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引起全球长期、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公众对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生活品质的需求,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动力。加强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认知,有益于低碳理念、节能减排政策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科技馆通过引导公众关注能源问题,提高环境意识,鼓励公众更明智地做出保护环境的选择,有助于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两座科技馆——加州科学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和探索馆(exploratorium)是这方面的先行者,不仅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的各个阶段采用多项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和运营负担,更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向公众传递节能理念,激发公众环保意识。
作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的杰出代表,加州科学院新馆由著名的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负责设计,2008年对外开放,新馆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常设展览面积约1.1万平方米。新馆与金门公园这座城市绿洲完美融合,成为世界上首个获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设计和建筑工程”和“现有建筑:运行维护”双铂金级认证的建筑,为科技馆建筑的能效和环保树立了新的标杆。加州科学院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它的绿色生态屋顶(图1),真正做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屋顶表面超过三分之二覆盖着70多种植物,并配有说明牌,可收集雨水、减少“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为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绿色生态屋顶配有雨量、温湿度监测系统,可以根据大气数据调整天窗开合,维持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减少对空调的依赖,实现了天然的冷热调节。此外,该馆鼓励员工和观众低碳出行,70%的员工利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或步行通勤。
图1 加州科学院的生态屋顶
探索馆的原址位于旧金山市艺术宫,随着展览展品、观众量的不断增加,艺术宫场地无法满足扩建的需求。探索馆成功募集3亿美元,对旧金山市内河码头15、17号仓库进行改建。新馆建设于2006年启动、2010年动工、2013年重新对外开放,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常设展览面积约7千平方米。新馆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而对旧建筑进行改造,减少产生无法消化的建筑垃圾,同时确保有利用价值的建筑结构和设施能够继续发挥作用。采用可循环、可再生、低挥发性有机材料,降低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新馆建成后,提出了“场馆运行零能耗”的目标,尽可能减少建筑的碳排放,采用多项节能环保新技术,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其中关键技术包括:屋顶装备130万瓦的ac太阳能发电系统满足全馆用电需求(图2);安装热交换系统和地热系统,利用钛热交换器循环旧金山湾区海水,铺设辐射地板和特殊材质玻璃,有效调节室内温度,减少空调使用。屋顶和内墙设计充分考虑自然光的利用,减少灯光使用。其出色的建筑设计获得了2014年leed最高级别——铂金级认证;2016年被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评为年度十大可持续建筑项目,美国博物馆联盟授予可持续性建筑的最高奖。
图2 旧金山探索馆屋顶的太阳能板
为向公众介绍节能低碳的重要性,两家场馆也充分利用主题展览和教育活动开展宣传推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加州科学院组织主题教育活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关于家庭能源、绿色建筑、能源评估和生态屋顶为主题的工作坊,向公众普及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探索馆开发主题展览与教育活动,全面揭示新馆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各项环保技术,成为旧金山当地积极改造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案例。
为何身处加利福尼亚州的两座科技馆在建造新场馆的计划中,都将环保作为首要目标、尽可能减少场馆的碳排放呢?这大概能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以及科技馆正确把握自身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以及对科学、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不懈追求吧。科技馆建筑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既有利于缓解环境问题,又向公众普及了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谓一举多得,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作者:莫小丹 中国科技馆科研管理部助理研究员)
(栏目主持人:齐欣,编辑:刘巍)
(本文转载自:《科普时报》2020年1月3日(第8版)“馆窥天下”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