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英国农夫温斯顿·霍维斯种下6000棵摆成“心”形的橡树纪念亡妻,苏东坡写“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怀念发妻,而在美国,一位绅士怀念夫人的方式则是建立科学博物馆,让妻子的名字在科学的传播中得以不朽。
2004年建成开放的玛丽安·科什兰科学博物馆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图1),隶属于美国国家科学院,是著名生物化学家丹尼尔·科什兰(daniel koshland)为纪念故去的妻子玛丽安·科什兰(marian koshland)而捐资建立的。玛丽安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免疫学家,不仅在霍乱疫苗和抗体行为研究领域取得开创性成就,还为科普付出了很多心力。该馆通过将前沿科技展览呈现给公众,引导人们通过理解科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其他科学博物馆不同的是,该馆的展览侧重于展示那些对美国及世界公共政策具有重大影响的核心科学议题,这些科学议题以美国国家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科学政策报告为基础。
玛丽安·科什兰科学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分为三大展厅。第一展厅“地球实验室”(图2)探讨的是“全球变暖与人类的未来”,向观众展示基于科学研究的“地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第二展厅“生命实验室”,探讨大脑与学习、食物与健康、生命阶段与衰老的种种问题;第三展厅“思维实验室”,让公众体验科学决策的乐趣。
由于实体馆空间有限,玛丽安·科什兰科学博物馆便在线上做出努力,提供了无需出家门就可让公众不虚此“行”的体验方式。名为“玛丽安·科什兰虚拟科学博物馆”的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官网,提供线上展览、在线游戏和动手制作资源包,目前可在线体验的包括“传染病:人类健康的挑战”“极端事件:抗灾韧性”“地球实验室:气候变化”“生命实验室”和“救救我们的饮用水”(竟然还有中文版本!惊喜不惊喜?)等展览和教育项目,体验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包括视频、图文介绍、在线游戏、交互式体验和动手制作资源包等。其中“传染病:人类健康的挑战”(infectious disease: evolving challenges to human health)和“极端事件:抗灾韧性”(extreme event: building disaster resilience)这两个线上体验项目,在我国在实体博物馆和科技馆暂时关闭的当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网络科普的有益借鉴和宝贵经验。
“传染病:人类健康的挑战”(图3)内容包括传染病的全球分布、追踪新兴疾病、疫苗和人类免疫、抗生素及新出现的耐药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艾滋病毒的流行、疟疾防控等板块,探讨并展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病菌和疾病是如何演变的、传播者的特性、人类对抗病毒的历史和方法等问题,设计简洁的小游戏、严谨的动画视频、丰富的数据图表及动态展示,都显示出很高的专业水准以及科学的严谨性,而高度的互动性让公众的体验充满乐趣。该展览还十分贴心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额外的在线探索模块,尤其是为学校教育者设计的内容十分丰富,与主题相关的教室活动、游戏、虚拟实践以及课程模块可供下载,便于组织线下科学活动。由此可见该馆对学术研究和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
“极端事件:抗灾韧性”(图4)是一款角色扮演的在线游戏,其内容主要源自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研究报告《抗灾韧性:国家使命》,参与者通过自由组队,在地震、飓风和洪水这三种模拟灾害中任选其一,通过运用游戏提供的各种“资源”,进行模拟决策、快速救灾。游戏有逼真的声音和视觉特效,为参与者营造出沉浸式体验,尤其让青少年着迷。据馆方介绍,目前全球已有6个国家的40多个城市共1.2万余人参与此项游戏。
玛丽安·科什兰科学博物馆,以其对科学研究、公共政策的高度关注和对科技造福人类生活的现实关怀,成为一家兼具高度专业性与趣味性的科普场馆,尤其是其线上项目,为公众提供了实时互动与独立思考的融合体验,有利于激发人们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对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信心。
因爱而生,播撒科学的种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着想,玛丽安·科什兰科学博物馆注定将在爱和科学中得以不朽。
图1:玛丽安•科什兰博物馆外景
图2:地球实验室展厅
图3:线上展览“传染病:人类健康的挑战”
图4:在线游戏:“极端事件:抗灾韧性”
(作者:马宇罡 中国科技馆科研管理部副主任)
(栏目主持人:齐欣,编辑:刘巍)
(本文转载自:《科普时报》2020年4月3日(第8版)“馆窥天下”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