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终有时,疫霾无情人有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阻碍了家人团聚,更是给人们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难以想象,面对疫情时如果没有合理的组织,被惊慌和恐惧所支配的人们,会显得多么脆弱。
2000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潘多拉的时钟》正是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圣诞前夕,一批在德国度假、工作的美国人登上飞机,准备飞回大洋西岸与家人共度这一重要的节日。殊不知,灾难的魔手已悄然降临。一位乘客在飞机上突然发病急需抢救,飞机不得不请求紧急降落,然而原航线途经国中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纳。这是由于该乘客发病的情形与德国正在研究的一种生物武器病毒感染后的症状极其相似。
这种病毒是极端致命的,它会通过空气流通迅速传播, 被感染者在48小时后都会死去。也就是说,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航班上的247名乘客就已被武断地认定为疑似病毒携带者。各国政府甚至认为,一旦让这架飞机上的乘客走出机舱,就等同于将这种病毒扩散出去,导致更多人传染死亡。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虽然各国政府均怀疑这名乘客携带的是致命病毒,但都没能及时就病毒信息和防护措施对机上乘客进行科学普及与情绪安抚,反而以恐慌情绪带动机上所有乘客陷入绝望,甚至歧视感染者和航班上的所有人,对想离开飞机的乘客还采取暴力行为。一幕幕惊悚的画面,不禁引发人们深思:恐惧并非源于表面的病毒,而是源于对科学的无知、人心的冷漠。
回到现实,在飞机航行中如果面对这种突发疫情,首先应迅速将发病者进行适当隔离,并通知地面相应卫生部门。飞机的空气循环系统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空气新鲜,飞机上安装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具有较高的过滤性能,也可以间接控制病毒扩散蔓延几率。不过,飞机舱内毕竟是一个密闭空间,病毒传播的风险还是要比室外开阔地大。
其次,在飞机降落后,应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采取应急措施。医务人员对飞机上的人员进行检疫,对已发病的患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施行救治,对未表现出症状的乘客也要逐一排查,适当进行隔离观察,切断传染路径,防止病毒传染规模扩大。
同时,科研人员对病毒进行毒株分离和鉴别,分析构成,对比查证,如是新型病毒,要加紧研制检测试剂、药物与相关疫苗。
最后,及时的心理疏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机上人员,我们要有人文关怀,消除他们的焦虑情绪和恐慌心理。对于社会公众,政府应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并加强国际社会合作。
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在科学的指导下,正在不断优化完善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总体原则是不能逃避,积极应对,相信科学,彼此互助。
在这危难时刻,每一个人都不是局外人。身相远,心相近, 关心、关爱更是疫情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因为有爱,让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不再孤单;因为有爱,一批批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因为有爱,我们每个人都在默默坚守,不惶恐不埋怨,力所能及地为疫情防控作贡献。
在这场抗疫之战中,无数小人物或在台前或在幕后,拼尽全力做“生命摆渡人”:有病毒样本快递员,承担着收取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的样本和运送工作;有医疗废物处理工作人员,负责每日清理处置感染性医疗废物;有120急救车司机,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转送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还有无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抗疫志愿者,离危险最近,却勇敢前行。
大爱无言。和平岁月里,他们都是社会中最朴实无华的普通人,国家危难时,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他们把“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句歌词生动地唱进了每个人的心里。谢谢你们!生命的守护者。
(作者:苑楠 中国科技馆科研管理部工程师)
(专栏编辑:李竞萌 赵铮)
(本文转载自:《科普时报》2020-3-13(第2版)“媒眼看世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