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期:虚拟成像呈现中国之美——从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谈全息投影技术应用-凯发k8官方首页

./t20200703_1030517_taonews.html

第20期:虚拟成像呈现中国之美——从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谈全息投影技术应用

第20期:虚拟成像呈现中国之美——从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谈全息投影技术应用 0:00/0:00
最新发布时间: 2020-09-04   浏览数:
分享到:
  本专栏面向科普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常年征稿(点击“投稿说明”查看详情),征稿邮箱:zhaozheng@cstm.org.cn 。
虚拟成像;文艺晚会;全息投影

  今天,从文学、音乐、绘画,到戏曲、电影、电视艺术,无数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正用心、用情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将中国之美展现给世界。g20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正是其中最为优秀的典范之一。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西子湖畔,张艺谋导演的《最忆是杭州》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中国山水画卷。作为展现国家形象与文化韵味的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在短短9个节目中,浓缩了以西湖为中心的江南文化精髓:《梁祝》两路镜头交相呼应与叠化,《天鹅湖》超乎想象的虚实景象创造,《月光》浪漫而诗意的景别切换,极富质感,颇具意境。

  张艺谋导演极擅长在他的文艺作品中引用现代影像科技。《最忆是杭州》就是在文艺晚会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中,将舞美艺术与影像技术高度结合的经典之作,其中颇具亮点之处是对全息投影技术的使用。

  一个物体除了形状、颜色等外观特征外,还可能存在运动变化、位置转换等信息,这是传统照片或图像难以展现的。但如果能将所有信息都记录下来,所得到的图像便能呈现出三维立体效果,这一图像包括该物体的所有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全息。全息投影技术实际上是一种虚拟成像技术,记录并再现真实的三维图像。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全息投影技术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技术愈加成熟,应用也愈加广泛,特别是在众多室内艺术创作中。比如,为了纪念邓丽君逝世23周年,日本电视台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再现了邓丽君1986年在《日本作曲大赏》中演唱的《我只在乎你》日文版经典片段。又如,辽宁电视台猴年春晚,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在舞台上重现了花果山的美丽景观,以及威风神气、手持金箍棒的孙悟空形象。同年,央视春晚也在节目《蜀绣》中尝试了全息投影技术,“分身”出数个演唱者,与真人演员同台献艺。

  虽然全息投影技术在室内创作中已有较多运用,但在大型户外场地却十分少见,这更凸显出《最忆是杭州》此次大胆创新的可贵之处。此次晚会选址在西湖,无形中增加了实现难度,要将全息投影技术完全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实现《天鹅湖》自创作以来第一次在湖面上舞动,颇为不易:一方面,室外场地受到气象因素影响,演出效果更为不可控,风、雨、空气湿度等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投影效果,另一方面,与大型歌舞的配合增加了对投影动态化与精准性的要求。

  更为不易的是,此前,全息投影技术在诸多领域应用时大多都因技术不成熟出现了一些投影位置上的偏差。而此次《最忆是杭州》不仅实现了全息投影的精确化,更实现了动态化。投影所呈现的“天鹅”舞者与西湖水面上翩翩起舞的“天鹅”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在虚实交融之间演绎出东西方艺术交融之美。

  此外,晚会还进一步延拓了全息投影在演出中的应用,比如与中国经典故事《梁祝》相结合,展现出深邃的东方魅力,又如,与德彪西钢琴曲《月光》的融合,西湖上的月与影像中的月交相辉映,引人沉醉。

  《最忆是杭州》用现代影像技术,特别是全息投影技术,构建起了丰富的多重视听情境。“人在画中游”的中国山水诗意创造基于美妙的西湖实景,更依托于生动的全息投影技术,才能在虚实相生、虚实共生的语汇间将世人带入科技与艺术、古典与现代、深沉与热烈、超越东西方艺术界限、超越民族与国别的诗意世界。

  可以说,用科技表达中国之美,《最忆是杭州》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者:潘希鸣 中国科技馆科普影视中心助理研究员)

(专栏编辑:李竞萌 赵铮)

虚拟成像;文艺晚会;全息投影

(本文转载自:《科普时报》2020-7-3(第2版)“媒眼看世界”栏目)


©2011-2020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