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八届三次理事(扩大)会暨2018年科技期刊发展动力论坛隆重举行。北京市科协学会部、北京市科技社团服务中心、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期刊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万方数据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近200位期刊单位代表参与本次活动。
2017年,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作为北京市科协学会改革试点学会,在十九大会议精神的引领下,确立了改革发展基本方向与目标。北京市科协学会部副部长杜扬在致辞中对2017年度学会工作给予肯定,感谢科技期刊工作者对繁荣学术交流以及促进学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学会刘泽林理事长以“做有担当、有价值的社会组织”为题,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对新一年发展进行了展望。2017年学会工作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寻找学会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二加强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科技期刊引领学术创新;三提升科学传播的社会服务能力,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四发挥学术专业优势,拓展学会职能和发展空间。刘泽林同时提出,2018年学会将继续强化党组织对各项工作的引领作用,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努力做优质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在科技期刊发展动力论坛环节,有5位专家带来精彩报告。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玉平以“国际科学传播视野中的科技期刊发展”为题,阐述了国际科学传播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并在其中重点介绍了美国《科学》杂志等科技期刊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开展科学传播工作,并从而如何促进自身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编辑室副主任、《大气科学进展》(英)执行主编周玲以“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期刊学术质量与传播能力提升实践”为题作了报告。认为在“互联网 ”时代,科技期刊应当积极变革、实现整体服务功能的新突破:借助互联网技术,重新定位服务角色;努力成为论题组织者和新闻发布者;创新知识服务中心和学术观点聚焦中心。她还重点介绍了《大气科学进展》杂志参加“刊媒惠”活动、服务作者科技成果宣传等科学传播工作的实践。提出要以网络为基地、以学术会议、社媒、推广工具等为触角,多平台全方位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不但”走出去、引进来“,还要走进去。
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商艳青提出应将科学之力,赋予内容生产者,重新定义大数据时代媒体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人工智能为媒体服务。她重点介绍了新华社与阿里巴巴合资成立新华智云,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将扮演智能时代新闻生产基础设施的角色,为各类媒体机构提供线索发现、素材采集、编辑生产、分发传播、反馈检测等服务,使新闻场景下的应用和服务更加智能化。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期刊中心副主任朱晓华介绍了中国地理期刊集群发展过程与态势、平台定位设计、15种期刊凯发k8官方首页的产品展示。提出科技期刊要有为才能有位,要主动挖掘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努力做到情怀、开拓和梦想三结合;期刊搭台,大家唱戏;要主动打造多元期刊产品,提升期刊价值,延伸其链条,创新“互联网 ”时代,打造“期刊 科研 生活”的新方式,成为用户可用、愿用、想用的集群平台。
万方数据期刊签约主管吴国雄介绍了万方的科技期刊资源,强调了期刊发展过程中大数据的重要性,提出科技期刊的严谨性需与大数据密不可分,数据期刊已成期刊发展新态势之一。
会上还举行了“科学传播特殊贡献单位”凯发k8官方首页的荣誉证书颁发仪式。《病毒学报》、《测绘科学》、《大气科学进展》、《环境工程学报》、《科学通报》、《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食品科学》、《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等10家期刊2017年与学会携手在共同为繁荣学术交流、开展科学传播工作作出了较大贡献,获得了学会颁发的“科学传播特殊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中,在北京市科协所属科技社团深化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在理事(扩大)会上同期举办科技期刊发展动力论坛,邀请专家通过理论、实践、技术、平台等多个角度审视科技期刊在新时期的定位、空间和路径等方面的问题,为科技期刊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