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确会“说话”
2016-08-22 17:31:17眼睛的确会“说话”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会说话”,研究发现此言不虚。人类和黑猩猩会因同伴的瞳孔放大或缩小而改变自己瞳孔的大小,这说明眼睛在交际过程中确实发挥重要作用。人类在交际时会根据各种因素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比如对方点头时自己也会点头,在无意识情况下就会与对方动作保持同步。此前有研究显示,有的人在相互交流时,其眨眼也会保持同步。新研究则显示,人和黑猩猩均对同类的瞳孔变化非常敏感,并与之保持同步,这可能与共鸣等高层次社交有关。而且,人类瞳孔的变化参数更大,可能意味着人类的交际层次更高。
“雨人”为何善于记忆和计算?
自闭症是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一种发育障碍,但一些患者(通常也被称为“雨人”)往往拥有超出常人的记忆力和计算能力。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这可能和自闭症患者成长过程中脑内某种蛋白质功能失常有关。此前研究人员就曾发现,实验鼠脑内如果缺乏一种α-嵌合蛋白,就会拥有特殊的行走模式。这种蛋白质被认为与神经回路的形成有很大关系。如果负责编码这种蛋白质的基因无法发挥作用,那么实验鼠活跃程度相当于正常实验鼠的20倍,成年之后,其学习能力也更高。由于人脑内也存在这种蛋白质,研究人员在研究这种蛋白质的形成与人格和能力的关系时,发现一些人计算能力非常强,自闭症的倾向也很明显,而他们体内编码这种蛋白质的基因都比较特殊。
蚕也能吐“蜘蛛丝”
日本研究人员称,他们将蜘蛛产生蛛丝的基因植入蚕体内,让蚕吐出了“蜘蛛蚕丝”。这种“蜘蛛蚕丝”兼具蛛丝的强韧和蚕丝的光泽,除了丝绸功用外,还有望作为手术缝合线或用来制作防护服。蛛丝是一种兼具强度和伸展性的纤维,但蜘蛛会同类相残,所以没有办法大量饲养蜘蛛用于生产蛛丝。研究人员在家蚕体内植入了大腹园蛛的相关基因,生产出的生丝与普通生丝相比,强度提高了约20%,伸展率则提高了约30%,其韧性相当于钢铁的20倍、碳纤维的5倍。研究小组已利用这种“蜘蛛蚕丝”,像加工普通蚕丝那样,制成了马甲和围巾。
人类婴幼儿期缘何漫长?
绝大多数灵长类动物都生长发育得比较缓慢,而人类尤甚,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这是因为身体能量一开始主要供给大脑,延长了身体其他部分的生长发育期。儿童的大脑有着巨大的能量需求,5岁时消耗的能量大约是成年时期的两倍。研究人员估计了大脑葡萄糖消耗水平,并测量了人从出生到成年的大脑容量变化。结果证实,大脑对能量需求最大的时期,也是身体生长发育最缓慢的时期。4岁时,人类大脑所消耗的能量占人体总消耗量的约40%,此时每克大脑组织的葡萄糖消耗水平是出生时的2.5倍。5岁时人类大脑对能量的需求达到峰值,成年人大脑对葡萄糖的需求只有此时的一半。总体而言,4~5岁时,人类身体的生长速度是最慢的。
情绪记忆可被“改写”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成功“改写”了实验鼠的情绪记忆,希望未来可将此技术用于治疗相关心理疾病。研究人员对一部分实验鼠实施电击,给它们造成恐惧记忆;另一部分实验鼠则通过与异性互动,获得正面记忆。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人员识别并记录下这两种记忆在形成时分别是哪些神经元发挥了作用。随后研究人员采用了光遗传学技术,即利用光照来控制大脑神经元活动。在通过光照激活形成恐惧记忆的神经元时,实验鼠出现与受到电击类似的反应,且自觉躲开有关区域,即使实际上它们曾在这里获得过正面记忆。与之相反,有的实验鼠虽然身处曾受过电击的区域,但如果激活其脑中形成美好记忆的神经元,它们就完全将恐惧“抛之脑后”。分析显示,在记忆“扭转”的过程中,大脑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回路会被激活,导致海马齿状回和杏仁核之间的“记忆痕迹”连接出现改变,说明这一神经回路是“扭转”或“改写”情绪记忆的关键区域。
在老鼠体内“种”出器官
英国研究人员在老鼠体内“种”出了具有完备功能的胸腺,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可能摆脱对移植器官的依赖。研究人员从老鼠胚胎中提取了纤维原细胞,把它重新“编程”,成为胸腺细胞,再把这些细胞与其他胸腺细胞混合,注入老鼠体内。一段时间后,这些细胞长成了具有与健康成年鼠胸腺同样结构和功能的器官。在实验室里用细胞培育移植器官是再生医学领域的一个“圣杯”。虽然也曾有人利用干细胞在实验室培育出心脏、肝脏,甚至是大脑等器官的组成部分,但是以前从没有人在体外利用细胞成功培育出完整的器官。
早产儿哭声高并不好
婴儿呱呱坠地时的啼哭声令家人无比欣喜,哭声高的婴儿往往被认为身体更结实。而日本一项研究显示,早产儿哭声高却不见得是好事,这可能与早产儿的迷走神经不成熟有关。研究人员录下了孕32周以下和孕32~36周的早产儿以及孕37~42周的足月产儿的空腹时的啼哭声。结果发现,不到孕32周的早产儿的哭声频率是460~642赫兹,孕32~36周的早产儿是435~609赫兹,而足月产儿则是361~524赫兹,显示越是早产的婴儿哭声频率越高。不过研究人员没有发现婴儿哭声与体重的关系。此前的研究显示,出生后不久的早产儿,其植物神经之一的迷走神经的活动非常低。研究人员认为,迷走神经具有缓和咽部紧张的功能,婴儿哭声高应该与声带过度紧张有关。
超声波或可治疗心绞痛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利用超声波照射心脏来促进毛细血管形成的新方法,这一成果或将有助于治疗心绞痛。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超声波照射实验室培养的人类血管内皮细胞,找到了对于新生成血管来说最适当的超声波照射条件。他们用超声波照射患有缺血性心脏病的猪的心脏,发现在特定时间内反复照射超声波后,猪心脏缺血部分的毛细血管增加,心肌的血液流动和收缩力都得到了改善。目前超声波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对人体造成的负担较小,相关临床试验已经展开。
鸵鸟蛋可助预防肥胖
研究人员从鸵鸟蛋中提取一些能抑制消化酶作用的神奇抗体,服用它们后,即使每天吃高脂高热食物,也难以被身体吸收。人体摄入的脂肪会被消化酶之一的脂肪酶分解,碳水化合物则会被淀粉酶和乳糖酶分解,然后被人体吸收,未得到分解的成分会被排出体外。如果抑制了消化酶的作用,就能够遏制人体吸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小鼠进行的实验显示,如果只给小鼠喂食高脂肪食物,6天后小鼠平均体重就会由50克增加到57克,但如果让小鼠同时饮用含脂肪酶抗体的水,则它们的体重不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