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的职场消极情绪“断舍离”
2014-05-19 21:32:04跟你的职场消极情绪“断舍离”
俗话说:‘生活就像心电图,如果你一帆风顺,说明你挂了。’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难免遇到各种挑战,消极情绪也在所难免,比如厌倦、焦虑、迷茫、恐惧等等。这些情绪,如果不及时转化,会产生大量内耗,不仅影响职业发展,更影响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所有的情绪问题,都是改变的契机。职场中有两种消极情绪最明显,并随着工龄的增长,会越加严重,一种是‘倦怠’;另一种叫‘不甘心’。
摆脱“倦怠感”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职业倦怠感,那么一定是灰色的。从字面上,你可以理解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厌倦”,另一个是“懈怠”。
“厌倦”往往来自于要面对很多琐碎而重复的工作,这些工作缺乏新意和挑战;“懈怠”往往来自工作(表面看起来)没有太多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没有干劲。此外,从事耗竭型职业,身心俱疲,缺乏充电,也可能造成职业倦怠。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因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形成了职业发展的负循环。
低水平、重复的工作会让你觉得缺乏存在感和成就感,打不起精神,只是凭着惯性来工作,有了“上班如上坟”的沉重感。于是,你开始采取隐性的反抗——拖延。久而久之,你能力停滞不前,更加无法获得升职、加薪、成就感等回报。最后你觉得这份工作没什么发展空间,于是选择了跳槽。然而在新的工作岗位,历史又似乎在重演。
职业倦怠感到底该怎么破?
正如你看到的,低水平、重复的工作—— 厌倦—— 没有价值—— 缺乏动力——
懈怠——不能获得回报——更大的倦怠感,这个负循环把我们困住了。只要在这个循环中找到一个突破口,就能重新找回生命的热情。
方法一 提高挑战
工作内容缺乏挑战,是形成倦怠感的首要原因,也是我们最容易调整的。
公司一般来说会给我们一个很初级的“绩效目标”,如果我们只盯着这个目标,会觉得这份工作谁都能做,没什么价值。但如果你可以为自己设定更高的“自我成长目标”,情况便有所不同。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提出,一个人从新手成为大师大概需要10 000小时,大概10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找到一个有挑战性的具体的、清晰的、有反馈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它会激励你向前,并不断让你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就像打游戏,你需要增加游戏的难度,设定一个更高的游戏级别,这不仅会你带来热情和成就感,也提升了你的能力值和经验值。
方法二 变换花样
第二种方式也蛮简单的,叫作变换花样,这意味着你可以改变工作的方式,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新鲜感。如果留心一下,你会发现人们总喜欢找新鲜的游戏来玩,这也是战胜倦怠感的很好方式。我想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我做过一段时间房地产广告文案,这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此外,还要写很多言过其实的句子。比如一个楼盘盖在臭水沟的旁边,你得给它取一个浪漫的,有人文气质名字——塞纳河畔。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折磨。
如何把这份工作变得更有趣,我想到了一个方式。当时我喜欢3位作家:第一位是王小波;第二位是古龙;第三位是村上春树。我开始模仿不同的作家来写楼盘文案。比如这个楼盘的名字用王小波的风格,理性的幽默感;那个楼盘的名字可以用古龙的,很速度感的方式;另一个楼盘的名字可以尝试村上春树式的比喻。慢慢地,房地产文案没有那么让我觉得厌倦了,而且对我的文案能力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锤炼。这段经历之后,无论写什么样的广告文案我都没有觉得特别难。
去找到有趣的方式,来做那些貌似很无趣的工作吧。你会发现,工作的乐趣不完全来自工作本身,而是可以去创造的。
方法三 链接价值
在工作中得不到足够的价值,也会让我们产生倦怠。尤其是在薪资不高,不受领导重视,又缺乏成就感的时候。很多人会因为这份工作“没有前途”而放弃。
其实职业中除了那些明显的、直接的回报外,更重要的是一些隐性的“分红”,而很多人往往没有看到它。
例如,做完一份工作,你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分红:第一,经验的积累;第二,能力的提升;第三,人脉资源。关注职业“分红”,会让你重新发现这个工作对你的价值。
不要“不甘心”
与倦怠感同样经常出现的,是我们对职业的“不甘心”。这种情绪,经常出现在参加同学会的时候,看到同事升职的时候,发现某个亲戚又买了一辆新车的时候。“不甘心”,从本质来说,是“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不甘心”怎么破?关键是缩小“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你要看看,你的“不甘心”是来自于内心中真实的价值观和渴望,还是来自跟他人的比较;同时你要思考一下,过去的选择真的对你全无价值吗?最后,你需要为自己的“不甘心”做点什么,而不是在情绪中进退两难。
方法一 停止攀比
“不甘心”的深层原因是,我们陷入了跟他人盲目的攀比之中,这让我们忽略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才有国企的人羡慕外企的光鲜,外企的人羡慕民企的灵活,民企的人羡慕国企的稳定。有位朋友说得好,现在有很多人不是追求幸福,而是追求比别人更幸福——而这些比较,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幸福。
问自己:如果不跟他人比较,我对职业的看法会有什么不同?如果没有人评价我,我想要的职业是什么样子的?
方法二 关注价值
不甘心的人,往往忽略了过去的选择对自己生涯的价值。有的人只看到了外企同学的光鲜,忽略了这些同学在过去那个阶段的打拼。没有看到自己因为选择了国企的工作,能够更好地照顾家庭,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当然,随着生涯角色的变化,我们的需求会有新的变化,角色和重心需要做一些新的、比例的调整。即使如此,接纳自己过去的选择依然很重要,它可以让你把目光聚焦于未来,而非陷入对过去的无法释怀中。
问自己:过去所做的选择,对我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今天我还希望满足的价值是什么?
方法三 开始行动
产生“不甘心”的第三个原因是,我们总想做一些改变,但又害怕改变,所以被卡在了中间,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人不甘心的背后,有对自己能力的担忧和对未来的焦虑感。害怕在职场中失去竞争力,害怕“温水煮青蛙”,但又看不到改变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个部分,我的建议是,从一些小的改变开始。具体来说,可以分为职业内和职业外两个部分。
职业内:不管是壁垒森严的国企还是相对自由的外企,都需要做事的人,如果善于留心观察,无论在哪里就职,都可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职业外:寻找志同道合的群体、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提升技能,可以帮助你把爱好变成职业。这个过程,可能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长。如果方法得当,半年到一年就可以培养出新的能力。
问自己:如果我的职业满意度可以提升1分,在我可控的范围内,我可以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