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阿尔茨海默病
2014-10-18 13:42:17“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美国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协会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无法治愈,现有治疗目的仅为了减缓恶化速度或减轻症状。”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预防远远比治疗更加有效。”
——阿尔茨海默病2011年全球年报
1994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关注阿尔茨海默病
█ 编辑= 张艳红 文= 张弦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社会结构的老龄化,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口比率将迅速增加。你的身边有没有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有没有担心或者怀疑自己的亲人患上了此病?如何从年轻开始就积极地预防这个可怕的病魔?让我们一起走进阿尔茨海默病的秘密世界。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又称老年痴呆症、失智症或脑退化症。该病是由德国神经科医生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于1906年首先发现,因此该病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我国卫生部为避免病名造成社会歧视,也于2012年10月10日将其名称统一规范为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最普遍的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者早期出现记忆缺失、意识错乱、注意力差、失语、缺乏方向感等症状,随着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逐渐丧失思考及判断能力,难以与人沟通,生活无法自理,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最终因神经细胞大量死亡影响到大部分脑区时,身体各组织器官受损最终发生死亡。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继心脏病、肿瘤和脑卒中之后的第四大死亡原因,其早期诊断及防治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阿尔茨海默病和癌症、心脏病等众多疾病一样是一种病症,而不是人老后的一种自然现象。“人衰老后记忆力自然会丧失”这是一种普遍的误解。
阿尔茨海默病有哪些类型?
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该类型疾病比较少见,约占总发病率的5%。病人通常在35~60岁就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发病后恶化速度也相当快。该类型一般为家族遗传性的,主要是由β -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早老素(ps1)等基因突变造成。
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该类型为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形式,病人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其中一部分为散发型,另一部分为家族遗传型。ε4型载脂蛋白e(apoe)基因是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最主要的风险基因。近几年研究者发现cr1,clu以及picalm等基因也可能与散发性ad有关。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研究清楚。目前研究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和老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阿尔茨海默病在病理上表现为大脑神经细胞外形成淀粉样斑,神经细胞内形成神经纤维缠结,神经突触出现功能异常,以及在大脑皮质参与认知、学习和记忆等功能部位的神经元细胞发生退行性死亡等症状。神经细胞内的神经元纤维缠结主要是由高度磷酸化的微管结合蛋白tau组成,而组成细胞外淀粉样斑的成分主要为β -淀粉样蛋白(aβ )。大量的遗传、分子、细胞和动物的研究均表明aβ 在大脑中的过量产生和沉积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最关键的原因。遗传、环境和老化等多种因素会造成app剪切异常或aβ 的降解、清除受损,使得具有神经毒性的aβ 水平升高。过量的aβ 会干扰神经元离子通道平衡,导致神经突触功能受损和神经元的选择性和进行性变性死亡,造成认知记忆功能障碍。
apoe是脑中重要的载脂蛋白和胆固醇运输载体,在人类中存在3种不同的多态性等位基因(ε2、ε3 和 ε4),并产生了6种不同的基因型。携带有一条ε4基因的人群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增加3~4倍。而同时携带两条ε4基因的人群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将增加10~12倍,这意味着这部分人群老年后几乎是一定会患阿尔茨海默病。此外,apoe基因型还与发病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密切有关,ε4型apoe基因能引起血浆中胆固醇增高,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有哪些?
哪些人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更大:
● 老年人
● 女性(尤其是停经后的妇女)
● 与阿尔茨海默病人有较近血缘关系的人群
● 携带阿尔茨海默病相关风险基因者(如ε4型apoe基因携带者)
● 长期高血压患者
● 脑部曾受过外伤者
● 有中风病史者
● 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病患者
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其他风险因素:
● 缺乏锻炼(包括脑力、智力锻炼)
● 高胆固醇食物
● 高糖食物
● 重金属等环境污染
● 食品的农药污染
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吗?
开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一直是国际的一大难题,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英国药品监管局(mca)已经批准的4种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治疗药物分别是: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和美金刚。国内对确诊为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推荐选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治疗,对确诊为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推荐选用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或美金刚与多奈哌齐、卡巴拉汀联合治疗。这些药物都是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疾病机理下游的分子蛋白作为靶点,只能短期内减轻症状,不能治本。临床事实证明,目前所有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只能有限地减缓病情的恶化,却无法真正地治愈疾病。
链接:
药理解读
胆碱酯酶抑制剂:乙酰胆碱是大脑中与学习记忆有密切关系的神经递质,通过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减少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降解。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兴奋谷氨酸能递质系统可导致大脑神经细胞兴奋性中毒死亡,美金刚可阻断大脑神经元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病理活性,但不阻断其正常生理活性。
阿尔茨海默病为何无法治愈?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人脑部的病理变化早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10~15年就已经开始。但因病变部位在脑部,取样及早期诊断极为困难。而当疾病症状出现时,大脑已经形成永久性损伤,病程无法逆转。目前国际上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主要是从患者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出发,从行为学和神经心理学角度分析病人的认知、记忆等能力(如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即mmse量表),或者通过ct、核磁共振(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影像学技术分析脑结构及糖代谢变化。这些方法都只能在阿尔茨海默病病情已经无法逆转的中晚期才被确诊,已经错过了理想的治疗时期。因此,要想有效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手段必须在疾病早期大脑永久性的伤害发生以前就介入。
日常生活中如何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
1. 提倡低脂肪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2.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植物性食物,如蔬菜、豆类、水果和全麦等。可增加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的摄入,每天食谱应包括一种提供维生素b12的食物,每天食用30 g坚果可提供充足的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