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妖魔化的电磁辐射
2012-03-26 09:54:34文/ 王夕 鲍妍
自打“防辐射服会增大辐射”的新闻出现后,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质疑和恐慌。而在记者的调查中却发现,真相可能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同时,记者还调查了生活中常用电器的辐射量。基于这些调查,或许能解释人们对电磁辐射的恐慌到底是源于辐射本身还是由于公众对信息的了解缺失所致。
上个月的一则有关防辐射服的新闻一经播出,瞬间点燃了准妈妈们敏感的神经,“怀孕到底穿不穿防辐射服”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
事情的源头还要从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真相调查》说起,在节目中,央视记者在实验室做了一个实验,对一件金属纤维的防辐射服的防辐射能力进行了检测。而得出的结果则令人出乎意料:防辐射服反而会让辐射强度变大。
央视调查引发恐慌
在该调查中,央视记者来到了一家电子检测的实验室。校准好仪器后,实验人员把防辐射服挡在了接收天线前面。此时,仪器上的读数有了明显的变化。经在场的科研人员解读,数据反映出防辐射服能阻隔90%的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市面上的防辐射服对于单一来源的辐射还是有效果的。
实验做到这里,并没有任何异常,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辐射源来自于各个方向,为了测试真实环境中的辐射值,央视调查组又进行了第二个实验。结果表明,现实生活中穿着防辐射服对于来自某些方向的辐射源不仅没有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
对此,进行试验的工程师给出的解释是,“电磁波在防辐射服里边有反射,相当于对信号有了一个收集。但是首先是必须有空隙让电磁波进入到防辐射服内,然后它在防辐射( 服) 内,反而跑不出去了,就相当于你是多收集了一点。”而这就意味着,在不穿防辐射服的情况下,有辐射照射到人体,人体会吸收一小部分,然后把绝大部分的辐射都反射出去。但是如果穿了防辐射服,辐射会从衣服的下端、袖口等所有的缝隙射入,但却无法反射出去,而是在防辐射服内进行多次反射后交会叠加,反而会使辐射强度增大作用于人体。
由此开始,“防辐射服会放大辐射的说法”甚嚣尘上。
在育儿论坛上,一些网友对报道的内容产生了恐慌,有网友说,“坑人啊,想着都很怕,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让辐射强度变大! ”而另一位网友也表示“我现在都会提醒身边怀孕的准妈妈,一定不要再穿防辐射了。”持这类观点的网友在论坛中不在少数。而不少媒体也都纷纷转载央视的报道,指向明确地提出“防辐射服有害论”。
防辐射服市场大受影响
为此,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家淘宝网上销售防辐射服记录达几千件的店铺。其中一位店员说,自从这一说法出现后,人们购买防辐射服的热情“一落千丈”。以前每天能卖出去八九十件防辐射服,而现在只有二三十件。而另一个家店铺的情况则更为惨淡,“新闻出来以后,我们家原来很畅销的防辐射服,销量急转直下,现在更是几乎为零。有一部分店员因此已经提前放假回家了。我现在天天看新闻,我相信会有媒体站出来,给大家一个公正的说法的。”这家店的店主说。
而即使在已经购买了防辐射服的买家的留言中,也能看出人们对防辐射服的担忧。一位买家这样说道:“当我买回来的时候同事跟我说防辐射服现在不能穿了,穿了反而会加重辐射,说是中央电台报道的,害的我现在都不敢穿,过年了又懒得退货,纠结。”针对央视报道,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也立即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称报道对防辐射产品的销售造成了巨大冲击。
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理事兼发言人黄建华表示,据企业反映的情况显示,央视的节目播出后,防辐射服装的确受到很大冲击,许多大型商场、超市对于防辐射服均实行下架和暂停销售策略,许多已经购买防辐射服的消费者纷纷要求退货,目前整个行业“人心惶惶”。
同时,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陆福敏也在声明中表示,“孕妇防辐射服有作用是肯定的”。她表示,“此前他们已经对市场上众多品牌的孕妇防辐射服进行了防电磁辐射试验,包括吊带、马甲等款式,发现市场上的防辐射服能够遮挡大部分的电磁辐射。”但是她同时强调,防辐射服装不可能100% 地防辐射,而且防辐射服只能保护被覆盖的区域,裸露在外界的头部、手部仍然会受到电磁辐射。
但事与愿违,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的发布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的声明被很多网友认为是“维护行业利益”。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防辐射服到底会不会扩大辐射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报记者致电播出节目的央视新闻台,试图了解更多当时实验的过程,但是记者根据央视查号台提供的电话和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联系方式,试图联系当时节目的编导和制作人员,但直至发稿前,对方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试验结果,电磁辐射并没“变本加厉”
为了弄清楚事实的真相,记者来到了清华大学,对防辐射服也进行了一次现场试验。
清华大学的工程物理系楼是座建于上世纪50 年代的前苏联式建筑,而电磁辐射测试的实验室就位于这栋建筑物的地下一层。这间实验室不仅用于清华大学教学实验,也作为第三方机构对一些家电、电子类产品进行电磁辐射的检测。此外,在北京地铁安检系统辐射超标的传言最盛时,这个实验室的几位老师也曾带着学生们对其进行过测试,检测结果显示传言只是流言。
推开208 室的大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屋子的家用电器,若不是还有一些测试仪器,还以为是错进了一间储物仓库。
在和清华大学倪建平、辛理科老师进行了沟通后,记者首先拿出了本次试验的主角——防辐射服。为了试验特意购买的这件背心裙样式的防辐射服价位在市场上属于中档水平。防辐射服颜色为紫红,吊牌上没有注明服装的材质,但就手感而言稍显“僵硬”,说不上舒适。
两位老师决定用微波炉这个家电中的辐射大户来测试防辐射服的功能。
而实验过程中,计划先使用便携式电场仪进行测试,这种便携装备是个大小与老式闹钟差不多大的立方体,顶部竖有天线,正面有一根指针,用来显示电磁辐射量,为了让我们这两个外行人看得更清楚,辛老师还给它加上了一个数字读数器,可以直接显示出数字。
在启动微波炉前,我们先在微波炉正前方28 厘米处测定了一下本底数(当前环境中的辐射水平),数值约显示为1.3 伏/ 米左右。辛老师解释,之所以会有读数,是因为此时,电灯,电脑以及其他仪器都在工作,我们其实无时无刻都身处被辐射的环境。
记下“1.3 伏/ 米”这个数字之后,辛老师开始使用微波炉加热一杯清水,这个过程中他又调整了几次测试仪的位置,最终我们决定把测试仪放在离微波炉28 厘米左右的位置。在这个距离上,我们综合了三次数据得出了平均值:4.2 伏/ 米,其中有两次都达到了最高峰值的5 伏/ 米。
接着,我们开始检测防辐射服。首先我们将防辐射服挡在测试仪和微波炉中间,此时的电磁辐射减量了近一半,数值在2.5~2.6 伏/ 米,证明防辐射服能够降低一半左右的辐射量。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我们将电场仪、微波炉等物品搬进了隔壁实验室,由于金属能够阻挡电磁辐射,这间实验室的墙壁内附有一层金属板,而增加了隔离处理,测试结果也就能更稳定。
还原好测试物品的位置后,我们再次启动微波炉,这一次的数据比较平稳地停留在一个区间值内,不像之前指针左右抖动得非常剧烈。这一实验可以证实防辐射服的确可以屏蔽部分的电磁辐射。不过倪建平老师指出,尽管试验数值同样降低了一半,但也只能说是量变,不能算是质变,而且其效果和服装合体程度也有关,领口、袖口这些地方越是贴身,遮挡的作用就越大一些,如果过于宽松,效果也就更差。
在确定防辐射服有一定阻挡的效果后,我们开始测试它的反射问题。经过一番商讨,最终确定将便携式电场仪放置在服装内部进行测试。
这一次数据依然维持在2.5~2.6 伏/ 米上下。而当记者穿上防辐射服,并将便携式电场仪放置在衣服内部的时候,数值在4.5~5伏/ 米上下。辛老师解释,之所以数值有所增加,是因为人体本身携带静电造成的。
为什么检测数值没有出现辐射大幅增加的结果呢?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倪建平告诉记者,虽然根据电磁辐射理论的确会出现“反射”的情况,但现实中很难实现,因为防辐射服本身没有那么好的密闭效果,无法达到多次反射电磁辐射的“硬件需求”。所以就实验的结果来看,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测试的数值会有些许的升高,但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变本加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