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集体怀旧为哪般?
2012-11-06 18:49:41文/记者 李婵 编辑 李金金 视觉设计 于飞 校对 肖园
从心理保护机制的角度来看, 怀旧首先体现出了对个体的意义; 不过, 当它成为一种群体意识的时候, 就在提示着社会某一些方面需要改变了。
司马光砸缸、狼牙山五壮士、小马过河、常会被误看成“西门庆”的《西门豹》……当一组早期语文课本的内容在网络上被贴出时,很多的80后忍不住激动了。一片强烈的共鸣之后,怀旧情结一涌而出。
在微博上晒课本的,是一位叫做“迷你可颂”的80 后网友。众多的80后发现,这些在时间上渐行渐远的经典,其实从未在自己的内心真正走开。面对熟悉的内容,有网友近乎“泪奔”,感叹道,“岁月就像一把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看到以前的课本,亲切到想哭,我们已经过了做梦的年代。”
曾经的“李雷与韩梅梅”
在年龄上,正值事业与生活上升期的80后,按理说应该与“怀旧”不太搭调。然而,“ 怀旧”情结如同涨水一般地涌动,这已经不是80后的第一次了。
“李雷”与“韩梅梅”,是80后再熟悉不过的两个人物了,他们是上世纪90 年代人教版英语教课书中的主角;在2000 年英语教材的修订版推出后,淡出了英语课堂。2005 年底,“李雷与韩梅梅”的话题在网络论坛中被提及,有网友发出感叹,“如今han meimei 和li lei应该都结婚了吧”。随后,李雷与韩梅梅点燃了80 后的内心,火爆网络;中学同窗过了多年之后的故事,也不断地被网友演绎,甚至有了恋情与职场的故事。
而这一次,引发80 后怀旧情结的内容,从英语课本变到了语文课本上。
人为什么会怀旧
在生活中,人们出现的怀旧情结,其实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尹文刚介绍说,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了不满足、欠缺的时候,就会通过怀旧来弥补一些已经失去的东西,或者是无法得到的内容。
“所以,‘怀旧’是人们心理的一种保护机制,它通常与过往的经历有关。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般说来美好的回忆给人们的生活触动会比较大。”尹文刚说。
在人们的内心,心理保护机制有很多种,与“人格”的结构有关。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本我”是人格中最为原始的部分,由各种生物本能和欲望构成,它会让人们想要尽可能地寻求满足和快乐。然而,资源的有限性会导致人们一些原始的诉求和欲望得不到满足。“超我”
是人格的道德部分,它要求完美、代表了理想而非现实。人们从5岁开始,就会注意到一些社会的规则、秩序,并且逐渐地将其内化。“超我”由自我典范和良心组成,它有助于性格形成和保护自我,来克服过剩的本我冲动。
当“本我”的欲望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自我”就出现了,它装满了各种缓解欲望的机制,寻求一种间接的满足。
“有一些作品对历史的重新体现,其实也是这种保护机制在发挥作用,借助怀旧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尹文刚说,“人总是要积淀一些,让自己在心灵上得到慰藉,通过这种方式,寻求心理上的解脱。因此,越是到了晚年,可以总结的内容越多,就越会激发怀旧的情结。”
所以,任何人都会怀旧。有一部分人怀旧,与逃避现实有关;一部分人怀旧,与自身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有关;也不排除一些容易怀旧的人,相对比较传统。
“只要生活方式和环境上与过去有了差别,那么,就会有怀旧的心理产生。”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沈政说,中学时,一个班级的同学在一个教室上课,大家有着很强的一致性;而在大学,即便同一个班、同一间宿舍的同学都会不在一起上课,或者一天见不上一面。正因为如此,当同学聚会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会回忆中学。
未老80后,为何“心先衰”?
“处于任何年龄的人,回忆起童年都会觉得幸福,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那时候没有压力、没有忧郁。不过80 后的怀旧有些不同。”沈政认为,80 后能让人“泪奔”的怀旧,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有关。
80 后正好赶上了最近二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就业、贫富、工作等方面的差别表现得很明显。这时,80后刚好迈入社会、独立生活,感受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差别、个体发展的好与坏之间较大的差异。未来会怎么样,很多80 后对此充满了迷茫,感到没有指望。联想到自己童年的幸福,又看到他人展示出来的好的一面,就会产生一种悲观的心理与落差。
以住房的问题为例,很多年轻人感到“一个安稳的家”这样的愿望都不能实现,甚至结婚也变得遥遥无期。在“80 后”一代人内心中,虽然不会将现在的环境与儿时的环境相比,不会将期待的住房与儿时的住房相比,但很容易被激发起对童年幸福感的回忆。
“如果中国社会没有发展,就不会在80后的心中产生这样大的心理压力。”沈政说,“所以,这是80 后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时期。这就可以解释,虽然人类普遍会有怀旧的情结,但为什么年轻的80
后会如此的强烈了。”
“从心理保护机制的角度来看,怀旧首先体现出了对个体的意义;不过,当它成为一种群体意识的时候,就在提示着社会某一些方面需要改变了。”尹文刚说。
“群体意识”为一个群体的成员所共有,它相对于群体内部,是共同的;相对于其他的群体,又具有特殊性。当某一种意识形成了潮流和时尚,流行的时间还比较长,有这种意识的人们都对某一个时代、现象感兴趣,这种意识就很可能从个体上升到了群体。
有观点认为,80 后对老课本的怀旧,回忆的是中国教育制度的畸形与落后。
“这确实反映出了当下的问题。”尹文刚说,“过去的一些伦理、美德在现实中缺乏了;美好、单纯的一面在一点点缺失,80 后对简单、美好、纯真的回味也是对现实中不足之处的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