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不翼而飞的海洋精灵
2014-08-22 10:13:33
飞鱼,不翼而飞的海洋精灵
□文/ 刘洁丽
通常我们都以为鱼儿天生离不开水,鱼儿只能在水里游,可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世上有一种鱼,不但能在水里游,还能在空中飞,它就是飞鱼。近期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的热播,台湾兰屿的飞鱼作为当地达悟族人的传统食物,在纪录片中风光了一把,颇具历史文化色彩,吸引了大家对它们的关注。
其实不单是《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里有飞鱼的身影,在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里也有飞鱼跃出海面的壮观景象。那么飞鱼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神奇生物呢?亿万年前它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会飞出海面,又是如何飞翔的呢?
从最古老的飞鱼化石说起
2012年10月,英国《皇家学会学报》刊登报告说,中国研究人员在贵州省发现了一种飞鱼化石,它的时间可追溯到约2.4亿年前,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飞鱼化石。
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飞翔绘制的兴义飞鱼复原图
经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的分析,他们发现的这种飞鱼化石的生理结构与今天的飞鱼十分相近,它在胸部两侧也有宽阔的胸鳍作为“主翼”,此外在腹部还有一对较小的鳍可作为滑行时的“辅翼”。另外,化石的尾鳍不对称的特点也佐证了这些化石就是飞鱼化石:一般而言,鱼的两片尾鳍大小差不多,呈对称分布,但飞鱼的两片尾鳍并不对称,下面的要大得多,这样才能帮助它们在跃出海面时获得更大的助推力。研究人员说,这种飞鱼体长为153毫米,它们跃出水面后可以像今天的飞鱼一样在空中“飞”数十米。
经化石的测年结果显示,这些飞鱼生活在距今约2.4亿年前,属于三叠纪(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是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崛起时期)的中期。它的发现对研究古代生态系统变化有重要意义。据悉约在2.5亿年前,地球曾经历过一次严重的生物大灭绝,95%以上的海洋生物都灭亡了,化石的发现让研究人员推断,随后出现的这种飞鱼预示着后来海洋里的物种又日渐丰富,生态系统从这次大灭绝中恢复的速度比研究人员预计得要快。
现今的飞鱼长什么样
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飞鱼生存到了今天,它们能跃出海面,展开宽阔的胸鳍,像滑翔机一样在海面上空飞行。
飞鱼是个大家族,在动物分类学上称为飞鱼科,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温暖水域。飞鱼长相奇特,身体近于圆筒形,稍稍侧扁,体型较小,大飞鱼可达45厘米左右,嘴巴短小,眼睛大。它们有非常发达的胸鳍,长度相当于身体的2/3,最长可达体长的3/4,并向后伸展到尾部。腹鳍也比较大,可以作为辅助滑翔用。尾鳍的下叶比上叶大且长。
飞鱼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海洋里,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地中海都可以见到它们飞翔的身姿。我国及临近海域记录的飞鱼有6属38种,以南海种类为最多。飞鱼的背部颜色和海水接近,经常在海水表面活动,破浪前进的情景十分壮观,是南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我国,飞鱼的故乡在兰屿。兰屿是台湾东部一座充满魅力的热带岛屿,岛上世代居住的是台湾少数民族——达悟人。每年4~6月是兰屿盛产飞鱼的旺季,“飞鱼祭”是达悟人每年一度集体出海捕鱼的传统习俗,也是最庄严隆重的祭祀。捕捉飞鱼通常在晚上进行,达悟人在渔船中点着火把,将挂网放入海中,飞鱼看到亮光就会自海面飞起跃入网中。整个飞鱼季节,渔民可捕获百万斤的飞鱼,把这些飞鱼晒成干,可供一年食用。
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去到兰屿,品尝着鱼干,看着眼前波光粼粼的海面,也许就能更真切地体会到《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里的那句旁白:“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鲜嫩的鱼肉交流,这是达悟人与上天和大海的约定。”
飞鱼“飞行”的秘密
世界上著名的“飞鱼岛国”位于加勒比海东端的珊瑚岛国巴巴多斯,这里的飞鱼种类近100种,有的小飞鱼只有手掌大小,大的有2米多长。根据当地传说,大飞鱼能跃出水面约400米高,最远可以在空中一口气滑翔3 000多米。
小小的飞鱼真的能飞这么高、这么远吗?科学家们用摄影机揭示了飞鱼“飞行”的秘密,原来飞鱼并不是在“飞行”,只是滑翔而已,运用它的“飞行器”尾鳍奋力拨开海水实现起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以为是靠振动它那对又长又宽的胸鳍来飞行。
飞鱼在起飞前,先在水面下调整角度快速游动,接近水面时,将胸鳍和腹鳍紧贴在身体两侧,这时飞鱼就像一艘潜水艇,然后用强而有力的尾鳍左右急剧摆动,划出一条锯齿形的曲折水痕,从而产生强大的冲力,促使身体像箭一样破水而出,难以想象的是,飞鱼起飞的速度竟超过18米/秒。
一条连续滑翔的飞鱼
冲出水面后,飞鱼立即张开又长又宽的胸鳍,以大约15米/秒的速度滑翔飞行。凭借适当的海风条件,飞鱼能在距离水面四五米的空中飞行200~400米,这已经算是飞鱼很好的飞行成绩了。不过也有人曾在大西洋测得飞鱼最佳的飞翔记录:飞行时间90秒,飞行高度10.97米,飞行距离1
109.5米。所以,前文说飞鱼能飞3 000多米显然是夸张的说法。
飞鱼可做连续滑翔,每次落回水中时,尾鳍又把身体推起来,继续短暂的滑翔飞行。跃出水面以后,飞鱼依然会像在水中那样摆动尾部,因此飞鱼在空中飞行的轨迹是呈“s”形的。
飞鱼为何飞出海面
我们已经知道鲸鱼是生活在海里的大型哺乳动物,用肺部呼吸,因此它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那么,飞鱼飞出海面也是为了呼吸吗?
海洋生物学家认为,飞鱼跃出海面,大多数时候是为了逃避金枪鱼、剑鱼等大型鱼类的追逐,或是由于船只靠近,飞鱼受到轮船引擎震荡声的刺激时才会飞跃。海洋鱼类的大家庭并不总是平静的,飞鱼是生活在海洋上层的中小型鱼类,是鲨鱼、金枪鱼、剑鱼等凶猛鱼类争相捕食的对象。在这种生存竞争中,飞鱼就进化出这种巧妙的逃避敌害的技能:跃水飞翔,从而暂时离开危险的海域。
然而,悲催的是,飞鱼这种“自卫”的方法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尽管它能成功逃脱海中天敌的袭击,却有时难逃海面上守株待兔的海鸟的侵袭,没办法,它又得重新钻回海中。飞鱼就是这样,一会儿跃出水面,一会儿钻入海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逃避海里或空中的敌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