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社区:城市的地下“异托邦”
2017-08-24 10:39:00以前,公共空间首先是一种物理空间,由建筑师创造出来。而未来,公共空间将首先是一种社会空间,由人们在互联网中创造,然后再转化为物理空间。建筑师,不仅仅要学会设计“现实的场所房子”,更要学会创造“虚拟的社会关系”。
在北京,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顺着橙色的大箭头走进去,你会在一排美术馆格调的小房间里,找到私人电影院、健身房、理发店、独立书店、咖啡店??你可能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要知道,这里是北京亚运村安苑北里19号楼的地下室,它曾经的样子糟糕到可以用“暗无天日”“触目惊心”这样的词来形容。而他,就是那个让地下室改头换面的人——周子书。
曼彻斯特地下遗址的启发
为什么要在地下室造房子?这要归根到10前。周子书从中央美院毕业,怀着做一个非常棒的设计师的梦想到了中国美术馆工作,但梦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为了不过一眼就望尽余生的安稳生活他辞掉了人人艳羡的公务员工作,带着“要做一些改变社会的事”,远赴英国中央圣马丁留学。在留学期间,他一直试图寻找自己未来要做的事业。直到那天, bbc发布了一条新闻,英国在曼彻斯特地下挖出了一个历史遗迹。这让周子书想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大量工人阶级涌入城市,生活在地下室里。这不正像今天的北京吗?据统计,北京有1.7万套地下室,每一套大概500平方米,大概有近一百万人生活在地下室。为了进一步调研,周子书回到了北京,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伟大试验。
地下室的改造试验
起初,周子书想把地下室改造成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不仅可以给北漂们提供阅读的场所,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
结果,刚回到北京他就发现,在自己住的望京小区的门口已经出现了一个“朝阳书香”的自助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出现得太及时了,都不用我设计了。”周子书有感于朝阳区的文化建设之快。即便如此,周子书也没有立马回家,而是站在自助图书馆附近观察了一整天,“我发现一天里几乎没有人借书,有的去看一看,很快就走了。反而到了晚上,有十几个人绕到背后去撒尿。我开始反思,或许我不需要在北京设计一个图书馆,而应该设计一个移动厕所,但厕所里面有一个图书馆。”
虽然有点开玩笑的语气,但这件事打破了周书惯性的设计师思维。他想要真实地体验一下住在地下室的北漂们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于是,他在望京租了两间地下室。
为了真正了解地下室北漂们的生活现状,周子书需要融入他们的生活。怎么融入呢?周子书的办法就是帮大家扫地,和大家一起吃烤肉。后来,在准备改造房间的时候,周子书本想把房子刷成白色,但他的邻居立刻反驳道:“别,千万别,我们到这边来打工,就是想挣点钱,回家盖个房子。不,把这个房子刷成一个房子形怎么样?”周子书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下面代表他的梦想,上面没刷过的部分代表现实。这个设计后来被移植到了今天的地瓜社区。
通过和地下室的北漂们一起生活,周子书完全推翻了自己最初的设想。一开始他以为,如果想要帮助地下室北漂,就应该设计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但事实上,“他们三个最核心的需求没有一个与改造他们生活的空间有关系。”周子书说,“他们首先需要稳定的工作来赚钱;第二,他们需要扩大自己的社交圈;第三,他们需要拓展自己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基于这三方面的考虑,周子书想到了应该通过对地下室空间的改造,搭建一个技能交换的平台。
没想到,“技能交换”的实验引发了“地上”人的思考。周子书第一个改造地下室的试验位于望京,离西门子比较近。“我原本以为这个项目可以启发‘地下’的年轻人,结果发现它也引发了‘地上’人的思考。”当要让“地上”人写下自己会什么,想交换什么的时候,大家都迟疑了,因为许多人都没有什么技能,“我除了会打字,好像明天就可以被开除。”一个西门子员工说。但“地下”的情况却完全不一样,他们有的会足疗(足疗师),有的会做饭(厨师),有的会剪发(理发师),有的会美容(美容师),这样的结果,更加坚定了周子书进行大胆试验的决心。
2014年4月,周子书改造望京地下室的项目以及有关项目的一切调研活动都结束了。这个项目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媒体、政府和投资人的关注。2015年,受朝阳区亚运村社区的邀请,周子书带着之前的探索与思考,在安苑北里19号楼地下二层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地瓜社区正式成立了。
地下的“异托邦”
说起“地瓜”,还有个小故事。2003年,周子书来北京读第一个硕士的时候,在北京火车站,一个朋友来接站,因为是冬天,朋友穿着一件绿色的军袄,见到周子书就打开军袄,掏出一个地瓜掰一半分给他。所以,“地瓜对我来说,是一个分享的概念。”
到英国读第二个硕士的时候,周子书学了社会学。那时候他知道了一个新概念,即德勒兹块茎系统,这个概念给了周子书很大的启发。“如果未来北京的1.7万套地下室全部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场景?”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设想,才有了今天的地瓜社区。
经过前期的改造,地瓜社区正式启动了。如果你来到地瓜社区,绝对会被这里的设计所吸引。地瓜社区的通风管道是找雕塑家重新设计的,并利用3d 打印制作完成,所有的结点都可以当作花盆,也可以当作笔筒。时租房的设计也别具匠心,因为地下室属于人防工程,一旦发生灾难或者战争,人们需要躲进去避难。所以,房间里的桌子和床都可以折叠上去,使整个房间成为了一个灵活的容器。为了丰富居民的生活,为了给居民提供就业和技能交换的机会,周子书及其团队找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合作方。比如壹季健身,以前地下室的年轻人没地方健身,通过与壹季健身合作,来地瓜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完全免费的t r x (悬挂健身系统)。
那壹季健身怎么挣钱呢?他们靠私教课程盈利。地瓜社区不仅为居民提供服务,还让他们产生互助连接,这是一种社区文化互助概念的新诠释。“我们希望用商业的方式反哺公益,并形成一个可循环的系统。”基于这样美好的设想,周子书让地瓜社区成为了一个不只是8小时工作制的社区,他想为社区居民解决职住一体——生活在社区,工作在社区,娱乐在社区。
在满足北漂们的基本诉求之后,周子书还想到了一个问题。如何用更便宜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生活空间?他发现,98% 的地下室北漂们都喜欢将杂志贴自己的门、床、墙或者书桌上。于是他们在100多个地下室进行了调研,了解他们床边贴什么,门上贴什么,墙上贴什么,然后进行整理,将其变成一本新的杂志,叫做《地瓜墙纸》。“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门不是简单的门,而是通向未来世界的门。”于是,周子书找漫画家创作了“地瓜小宇宙”的任意门,把它贴到门上最合适不过。之前,明星的照片是被动贴到墙上的,但有了《地瓜墙纸》,赵薇主动把自己的照片放到杂志里,成了一种主动的介入。《地瓜墙纸》可以让北漂们迅速地改变自己的房间,并且可以3个月改一次。
自从“地瓜社区”来了,在夏日的傍晚,安苑北里社区居民们就可以经常捧着西瓜在社区的小广场里观看露天电影了。真叫一个惬意!从此,小区里的老年合唱团有了聚会的地方,孩子们有了玩耍和学习的地方,棋友们有了下棋的地方,读书爱好者们有了读书和买书的地方。
这仅仅是现在。未来,当北京1.7万套地下室全部通过互联网连在一起的时候,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也将连接在一起,组成有共同归属感、认知感的新型社区。
曾经,也有人对周子书说:“你改变不了什么的,这只是个毕业设计而已。”于他而言,最好的设计就是让邻居来分享彼此的快乐,他觉得这是可能的,如今他果真做到了。但周子书未来的梦想,是希望通过他的设计,让千万万万地下室连接到一起,让居住者成为一个有归属感、有共同认知的社群。这样,或许能撕下地下室居住者身上被强行贴上的“蚁族”标签。虽然这个很难,但是他会一点点尽自己所能,不停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