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炼狱-凯发k8官方首页

./t20171212_659629_taonews.html

《科学24小时》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旨在向全国广大群众,特别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青年,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繁荣科普创作,启迪思想,开拓视野。

文章数
分享到:

隧道炼狱

2017-12-12 21:01:00

  阿尔卑斯山的勃朗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交界处,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在勃朗峰下,筑有一条当今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勃朗峰隧道。它是连接法、意两国的重要通道。

  1999年3月24日,一辆卡车在勃朗峰隧道中间起火爆炸,火势迅速蔓延,大火持续了53个小时,吞噬了被困在后面的25辆车,造成38人遇难。事故发生后,勃朗峰隧道被迫关闭了3年之久,对法、意两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卡车起火爆炸引发特大事故

  勃朗峰隧道全长11.6千米,由法国和意大利两国共同修建而成。隧道中安装有40部闭路电视摄像头,由分布在隧道的两端,分别隶属于法国和意大利的两个各自独立的控制室对其进行监控。当时,无论是长度还是安全性,勃朗峰隧道都名列世界前茅,号称“世界第一隧道”。

  自勃朗峰隧道建成以来,每天有数千人驾驶着各种车辆从这里通过,因为这条隧道不仅大大缩短了往返于法、意两国间的距离,而且极大缓解了人们盘山绕路之苦。

  1999年3月24日,勃朗峰隧道像往常一样迎来了繁忙的一天。当日10时46分,一辆沃尔沃冷冻卡车来到法国入口处,这辆卡车上装载着9吨人造黄油和12吨面粉,准备前往米兰的一家食品加工厂。卡车司机是有25年驾龄的比利时人基尔伯特·戴格拉。

  10时47分,沃尔沃卡车以时速60 千米的速度驶入隧道,融入车流。10时49分,卡车已经在隧道里行驶了约2千米。此时,驾驶室后面冒出了白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灾难发生的这一最初征兆,司机和隧道监控人员都没有察觉。除了闭路电视摄像头,勃朗峰隧道中还安装了9个感应器,分别为法国和意大利两国的监控室提供能见度信息,一旦能见度降低30%,感应器就会发出警报。但是,由于卡车冒出的白烟还没有那么浓重,感应器也没有反应。

  10时51分,沃尔沃卡车在隧道里已经行驶了大约5千米,事态逐渐变得严重,卡车冒出的烟雾已经飘到了隧道的顶部。紧随其后以及迎面而来的车辆的司机均意识到了危险,他们开始想办法提醒戴格拉注意。终于,戴格拉通过后视镜看到自己驾驶的卡车正在冒烟,但是他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抱着侥幸心理,他决定继续往前开,试图驶出隧道后再行处理。

  10时52分,隧道内的浓烟触发了传感器,发出了警报。法国监控室的工作人员收到报警信号,但由于他们并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没能及时采取措施。意大利监控室的警报器则毫无反应,原来他们的警报器因为前一天误报而被关闭了。法意两国均无动作,隧道两端的入口自然也保持正常开放,不断有车辆进入隧道。

  10时53分,戴格拉看到烟雾越来越浓,意识到恐怕来不及驶出隧道再处理这一“麻烦”了,于是一边打开危险信号灯给后面的汽车发出警告,一边将卡车停了下来。此时,戴格拉的卡车在隧道内已行驶了6千米,刚好来到隧道的中部。

  戴格拉停车后,迅速下车去拿灭火器,但遗憾的是一切都难以挽回了,整辆卡车已被大火和浓烟所笼罩。旋即卡车爆炸了,浓烟很快淹没了与爆炸卡车紧邻的车辆。

  10时54分,隧道管理人员接到报警电话,迅速关闭了隧道两端的入口,但此时隧道内已有大批车辆被困。来自意大利方向的车辆纷纷倒车驶离隧道。意大利监控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并立即向隧道内注入了一些新鲜空气。然而,这一举动加快了隧道内的气流向起火卡车和法国方向扩散的速度,整条隧道很快变成了一片火海,化为人间地狱。

  事故发生后,法、意两国的救援队员进入隧道展开救援工作。但此时隧道内大火烈烈浓烟滚滚,温度甚至超过了1000°c,受困车辆接连起火爆炸,高温使隧道内混凝土穹隆全部沙化,路面的沥青被烧成泡沫翻腾的粘稠浆体。大火燃烧产生的高温和有毒气体严重阻碍了救援工作的实施,救援队员被迫撤离,营救工作没有成功,一名救援队员以身殉职。在撤退途中,意大利救援队员救出了几名司机,其中包括起火卡车的司机基尔伯特·戴格拉。

  猛烈的大火持续燃烧了53个小时。一切平息之后,救援人员踩着烧焦的废墟进入隧道内,他们发现了38具受困者的遗骸,以及25辆被烧得面目全非的汽车残骸。

  综合因素导致惨重灾难

  勃朗峰隧道火灾事故发生后,法、意两国上下一片震惊,同时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如此悲剧?一辆运载普通人造黄油和面粉的卡车,是如何引发这一人类隧道交通史上伤亡最惨重的灾难的?一支包括火灾专家、隧道安全专家等有关人员在内的联合调查组迅速成立,对事故原因展开了全面调查。

  专家们首先需要解答的是卡车的起火原因。他们对起火卡车的残骸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卡车的引擎内残留有一些碎屑,而这种碎屑只有卡车的空气过滤器燃烧后才会产生,这说明在大火发生前空气过滤器就已被烧毁。那么,空气过滤器又是怎样起火的呢?专家们认为,可能是过往车辆的司机随意扔出了未熄灭的烟蒂,火星刚好落在了起火卡车的空气过滤器内,空气过滤器被引燃后产生的碎屑落入卡车引擎,最终导致卡车起火。不管起火是否为烟蒂所引起,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大火是由落入卡车引擎内的小火星引起的。从卡车进入隧道到灾难发生,仅仅只有14分钟,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火势就蔓延得不可控制了呢?

  在以往卡车爆炸起火事件中,油箱中的柴油是助长火势的主要因素。但是,专家们经过调查发现,戴格拉的卡车油箱中只装有大约550升柴油,只是标准容量的一半,不可能导致大火迅速蔓延。经过仔细分析卡车进入隧道前后的所有细节,最后调查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它所装载的货物上。

  起火卡车装载的是9吨人造黄油和12吨面粉,这些货物并没有被列为危险品,但它们在火灾发生时真的不是危险品吗?

  调查人员做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人造黄油在受热溶化后会迅速燃烧,释放出大量热量。而人造黄油的包装和冷藏车厢内衬都使用了聚苯乙烯材料,具有很强的可燃性,人造黄油、面粉等和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极易燃烧,并且燃烧速度很快。

  通过查看车辆登记信息,专家们又发现,在起火卡车后面被困的车队中,有一辆卡车也装载了人造黄油,还有两辆卡车装载了大量的聚苯乙烯。经过计算,这些车辆及其所载货物燃烧时释放的总能量相当于点燃了5到7辆满载油料的油罐车,再加之火灾发生在隧道内,相对密闭的空间使得能量难以释放,故而造成勃朗峰隧道如此惨烈。

  勃朗峰隧道宽8.6米,应该说,被困的车辆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掉头逃生。并且隧道内每隔600米有一个避难室,共计18间。此外,还有77部急救电话,可以同隧道两端的控制室取得联系。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被困者遇难呢?据灾后统计显示,向意大利方向逃生的人都成功脱险,而被困在起火卡车后面的人却几乎全部遇难,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调查人员查看了隧道内闭路电视摄像头记录的资料,发现卡车起火爆炸后,浓烟迅速扩散,仅仅7分钟后,便蔓延了近800米,笼罩住了被困在起火卡车后面的25辆车。在此期间,有几辆车尝试转向,但没有成功,也有人弃车逃跑,但他们很快就都纷纷倒下了。这是因为发动引擎需要氧气,但大火正在消耗氧气并释放一氧化碳,引擎无法正常运作,弃车而逃的那些人也因大火燃烧产生的浓烟和有毒气体窒息而亡。

  随后,专家们又查看了事故发生当天的天气记录及当时隧道管理人员的施救记录,发现当时风向是从意大利吹向法国,这样一来,气流就将浓烟吹向了法国方向。加上火灾发生时,意大利控制室的工作人员为了帮助司机逃生,就调整通风程序,将新鲜空气注入隧道。尽管这股从意大利方向吹过来的人为气流也救了一些人,但干扰了正常的空气流动,使得浓烟迅速向法国方向蔓延,同时也加大了火势。

  事故教训推动

  隧道安全设施升级

  事故原因查明后,法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相继投入3亿多欧元对勃朗峰隧道的安全设施进行了大范围的更新升级,该隧道经过3年重修后才重新开放。如今,勃朗峰隧道的控制与指挥工作由一个法国和意大利联合组成的独立组织负责,隧道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消防和疏散演习。除隧道两端的控制室之外,在隧道中部还新建了一个24小时值班的紧急救援中心,以及一支长期驻守的消防队。为了便于在能见度为零的环境里实施救援,消防车都配备了热能追踪系统,隧道内的消防安全设施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增设了37个分别可容纳50人的紧急庇护所,并且对原有的避难室进行了密封处理,安装了与控制室相连的可视电话和直接通向路面的疏散楼梯。

  隧道内每隔100米安装抽烟管道,共计116个,所有的抽烟管道都有单独的通风井。同时,隧道墙上每隔100米便设置一个“安全凹区”,共计116个,每个“安全凹区”内都配备紧急电话与消防设备。

  由于隧道火灾多由载货卡车引起,工作人员还在隧道两端入口处安装了精密的热能检测器,对所有进入隧道的卡车进行扫描,将温度过高的车辆拦截在隧道外面。现在,每天通过隧道的载重卡车数量控制在1100辆以内,为事故前的一半。同时,所有车辆进入隧道后的最高时速和两车间的最短距离也都有了严格规定,隧道内安装了126台监控摄像机进行实时监测。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和铁路里程的增加,隧道交通也迅速发展,而隧道的安全问题也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勃朗峰隧道火灾之后,世界各国也普遍加强了隧道火灾的预警、防范系统和应急措施。现在,隧道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和管理日臻完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日益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出台,相信隧道安全必将进入新纪元。

上一篇:忙碌的太空生活
下一篇:谍海毒器
©2011-2020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