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板
2018-01-05 18:30:00碧波荡漾,水清鱼现,江南水乡还复来。
不久前,一项有关改革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浙江百姓心中,“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和抓节水)的知晓率、受益率、期盼率均超过90%,成为一项最受百姓关注和点赞的民生实事。
2013年底,面对低小散产业肆虐、水环境日益恶劣、老百姓怨声不小的境况,浙江以“八八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指引,在多年实施“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基础上,作出“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国率先打响一场规模和力度空前的治水攻坚战,以水环境治理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五水共治”,是民意的呼唤,是历史的选择,更是当代浙江人的时代担当。3年多来,浙江治出了水清岸美的新面貌,治出了转型升级的新成效,治出了面向未来的新优势,也治出了自信、自觉、自强的精气神。“五水共治”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社会
浙江省下决心启动“五水共治”,源于百姓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唤。
2013年初,从浙南的温瑞塘河开始,浙江一些地方的网友“悬赏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江南水乡何处寻”的质疑声渐起。当时的浙江,八大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污染情况相当严重,2012年,浙江省有 32 个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为劣ⅴ类水,31.7%的断面水质达不到功能区要求,陷入“江南水乡”缺水的尴尬境地。
水环境污染,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在粗放的发展模式。在黑臭河、垃圾河、牛奶河两岸,往往都是低小散的产业群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以浦江县为例,在启动“五水共治”前,两万余家水晶作坊遍布城乡,打磨水晶产生的白色粉末,通过沟渠汇入浦阳江,境内85%的溪流被严重污染。沿河居民不敢开窗,不敢下河洗脚,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陷入困境。
发展,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2013年6月,在黯然失色的浦阳江畔,浙江打响了全面治水第一枪;2013年底,全省各地发出“五水共治”的总动员令;“十三五”时期,浙江省的发展目标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全省人民庄严承诺: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一段宝贵而辉煌的历程。2014年到2015年,浙江全面开展“清三河”,消灭垃圾河6500千米,完成黑河臭河整治5100千米;2016年,全省超额完成1亿立方米的年度清淤任务。3年多来,全省累计建成城镇污水管网 11625 千米,完成23137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调减生猪存栏800余万头,六大重污染行业得到有效整治……到2016年底,省控劣ⅴ类水质断面由32个削减至6个;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达77.4%,比2013年增加13.6个百分点。昔日垃圾河变身天然游泳场,水清岸绿的儿时记忆重现眼前。
以治水为突破口,以百姓满意为目标,浙江开始荡涤一切污泥浊水,开始了告别旧有发展模式,重整山河再出发的新阶段。
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
修复河流,建成绿道,修缮休憩公园……这些年,治水带来的生态红利不断释放,让各地百姓欣喜不已。来到治水后的浦江,最为惊艳的,就是总长52.5千米、面积196万平方米的浦阳江生态廊道。沿江寻访,发现流淌在浦阳江畔的,不止是人水相依的动人画卷:热闹的翠湖湿地公园旁,铜桥村挥别脏乱差,涌现出10余户特色农家乐;同乐村的沿河木栈道,串起原始水杉林,古渠静卧河床,水雾弥漫其间,生出“乔杉问渠”新景,引得游客纷至沓来……这条绿色廊道,给了浦江人无限惊喜和遐想。
以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是浙江“五水共治”的核心目标。从治水开始,浙江各地的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
在绍兴柯桥,治水犹如一剂猛药,让当地印染行业经历了一次过剩产能的“浴火之旅”,70家印染企业被关停,100多家印染企业被刚性整治,产能骤然削减30%,产业却保持平稳增长;在温岭,这里已涌现20多个小微产业园,各乡镇街道形成块状产业,实现入园集聚发展;在浦江,当地淘汰近两万家水晶小作坊,建起4个现代化水晶集聚园区,并与世界著名水晶产地捷克携手共建产业合作园,“中国水晶玻璃之都”实至名归。
“拆治归”已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中,最基本、最关键、最高量级的重拳硬招,成为浙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抓手。“三改一拆”铲除低小散产能的老巢,提升城乡环境,腾出发展空间。“五水共治”对污染企业釜底抽薪,对落后产能猛药去疴,修复着江河湖溪生态。发展新业态,让浙商回归,大力引进新产能,引来“俊鸟”、“好鸟”。
丽水市大港头镇,瓯江悠然穿过,告别脏乱差的木材加工产业后,小镇文化产业基地、通济堰养生园等一批投资达19亿元的项目相继落地,“古堰画乡”步入黄金时代。长兴县,南太湖畔,总投资200亿元的浙商回归项目——太湖龙之梦乐园,在整治后的图影生态湿地边崛起。看着一溪好水,邱献军返回故乡兰溪市游埠镇,投资3000万元发展乡村旅游业……
“五水共治”,治出绿水青山新面貌,赢得广大群众喝彩声,闯出转型升级新天地。
奋力夺取“五水共治”全面胜利
当“五水共治”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成为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战斗。2017年立春时节,肩负“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殷殷重托,浙江再部署“五水共治”新目标——至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比国家“水十条”提前3年、更高水平地实现水环境改善目标,打造一个全面小康标杆省份。
这是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巩固提升的关键一役,是建好“浙江的今天”夯基垒台的奠基一锤,是打造“美丽中国浙江样板”示范引领大业的先遣一战。
在这场整体剿灭全域劣ⅴ类水的决胜战役中,坚持全覆盖、高标准,无疑是浙江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自我加压、拉高标杆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在努力兑现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承诺。
“河长制”领跑全国,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农村治污全球点赞……“五水共治”进入第4个年头,浙江已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把“浙江的今天”建设得更好,为“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多的浙江实践。
2017年4月以来,各地不断传来捷报:位于浙江沿海中部的椒江,两个省控劣ⅴ类断面,氨氮、总磷指标持续下降,均已达ⅴ类水标准,其中栅浦闸断面,平均水质至今已连续11个月达ⅴ类水标准;在浙西龙游的詹家镇徐家村,3个恶臭多年的池塘,历经修渠、引水、串塘后,水质逐渐清澈起来……
如今,“江南水乡无处寻”的疑问被10万多平方千米浙江大地上争相治水剿劣的动人景象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