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伟大女性
2018-08-03 23:43:00千百年来,为了保障丝路的和平与畅通,历代封建统治者们都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既有血战,又有和亲。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丝绸之路上,为了国泰民安而甘愿奉献自己幸福的伟大女性。
江都公主与解忧公主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发现了一个兵强马壮、幅员辽阔的国家—乌孙国,他认为应该联合乌孙国以拱卫大汉边境。张骞将此想法写成奏折上报朝廷,很快汉武帝就批准了,并以和亲的名义把公主刘细君嫁给了乌孙王。刘细君史称江都公主,是第一位被载入史册的汉家和亲公主。远嫁后的江都公主一直都积极联络汉朝和乌孙国的政务,可惜由于身体柔弱,思乡心切,出嫁仅几年后她便去世了。
为了维持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汉武帝又把解忧公主嫁给了乌孙王。解忧公主带着和亲的政治任务,在遥远的乌孙国结婚生子,生活了几十年,对稳定边境,联络内地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每隔一时间,她就会以家书的形式,把西域的形势和边境状况告诉汉王朝。曾经,匈奴和车师国大举进犯乌孙国,解忧公主以乌孙王后的身份向汉朝告急,希望汉朝出兵援助。汉王朝随即派出十几万精兵应战,最后大败匈奴和车师国。此战之后,乌孙国换来了少有的安宁,举国上下对汉朝充满了感激之情,更对忍辱负重、足智多谋的解忧公主佩服有加。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叫王昭君的女子。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王昭君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却担起了非常重要的历史重任。
中原和匈奴的冲突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以来匈奴的军事力量都很强大,不过到了两汉时期,匈奴的势力逐渐减弱,不得不采取和亲的办法来缓解自己和汉王朝的矛盾。经过多方考虑,汉元帝同意了匈奴提出的和亲要求。不过,汉元帝不舍得将自己的女儿远嫁匈奴,于是从宫女中选取了才貌并举的王昭君前往匈奴和亲。
汉元帝对这次与匈奴的和亲非常重视,特意把年号改为“竟宁”,寓意着从此边境狼烟不再,和平安宁。汉元帝还赏赐了王昭君丰厚的陪嫁,并亲率百官将送亲队伍送到城门外。远离了故国,昭君不免抚琴一曲,哀婉的乐曲引得大雁都低飞倾听,这就是成语“沉鱼落雁”中“落雁”一词的来历。
昭君出塞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着友好和睦的关系,并且开创了汉匈间 60 年无战事的和平局面。王昭君积极学习匈奴习俗的同时也不忘教当地人民学习汉文化,她的远嫁,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汉王朝与匈奴的紧张关系,而“昭君出塞”的故事也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佳话。
如今,去西藏旅游必到的景点便是布达拉宫。你知道吗,布达拉宫原本是为了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而建立的,此后它也一直是汉藏民族团结的象征。
文成公主入藏
贞观十四年(640 年),名士孔颖达设坛讲经,吐蕃(bō)首领松赞干布正好在长安,他目睹了大唐王朝的物华天宝,有意联络唐太宗,请求赐婚。唐太宗选中了稳重聪慧的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到了吐蕃。
文成公主面慈心善,博学多才,笃信佛教,深受藏族同胞的爱戴。入藏后,她一直积极参与国事,不仅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文化传播到吐蕃,促进了藏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她推进藏族文化发展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流行。
和亲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外交方式,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位,还有很多为丝路和平做出贡献的伟大女性,如金城公主、九公主、宁国公主、太和公主,等等。漫长的丝绸之路,穿越时空,自两汉到宋元,自中原到罗马,它既是古代中国综合国力的象征,也是无数驿站人员、三军将士、外交使节、和亲公主、大小商贾、工匠艺人们共同奋斗的结晶。
本文来自《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