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食品包装能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而包装上各种对营养、健康的解释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费者是否要掏腰包。试想,如果一种食品的包装上写着“低脂低糖、无胆固醇、添加益生菌”,是否很能引发你的购物欲望?不过,有这么几种情况,让食品广告语看起来美好,其实不过是“完全正确的废话”。
1.纯植物性产品写着“不含胆固醇”
植物基(plant-based)的产品,尤其是植物基饮料(如各种纯豆奶、杏仁露、花生奶、椰奶、椰子汁)近两年非常火爆,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在一些纯植物的产品上会写着“本品不含胆固醇”。此话完全正确,无懈可击,但也非常多余——因为植物中本来就不含有胆固醇,胆固醇是动物细胞中才含有的物质。
适量的胆固醇对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过去曾流传的“胆固醇有害”的观念应该更新为“人体需要适量胆固醇”。
2.常温酸奶写着“富含益生菌”
牛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的营养物质为优质蛋白和钙,酸奶则减缓了很多人对牛奶的乳糖不耐,除此之外,一些酸奶添加了益生菌,尽管其进入人体后的真实效果尚未得到确认,但为“益生”功效付费的人不在少数。普通酸奶需要冷藏保存,这让酸奶的便利性大打折扣,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常温酸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常温酸奶是在牛奶发酵的基础上添加巴氏杀菌工序,让参与发酵的细菌不再具有活性从而达到延长商品货架期的目的。但也正因为这个巴氏杀菌(温度在60—80摄氏度、时长不等)造成了产品中菌类的“死亡”,即使该产品曾经添加了益生菌,其益生效果也随着高温“死亡”了。因此,如果你在常温货架看到酸奶写着“添加益生菌”,大可一笑而过。
3.某成分“零含量”“无”
经常可以食品包装上写着“零脂肪”“无蔗糖”“零反式脂肪”,让消费者认为似乎这些对身体“不太”健康(实际它们都是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只是在目前的膳食模式中需要控制摄入量,合理摄入,并非绝对不需要)的成分在该食品中“不存在”。事实上,根据规定,只要这些成分的含量低于某一指标(例如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g/100g)就可以标记为“零”。而通常,如果你细看“无蔗糖”产品,其中的甜味剂可能是果葡糖浆,这种甜味剂的升糖指数比蔗糖还高,也就意味着升血糖能力超过蔗糖。而一些“无糖”产品,通常会添加代糖,过去认为代糖无能量、用量小,但近年来代糖的一些副作用正在被发现,例如影响人体肠道菌群,不产生饱腹感导致人体摄入更多能量等。因此,“零”“无”也不过是正确而片面的广告宣传,完全可以被忽略。
作者: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