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具有复杂结构的物质,世间万物都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有组织的实体。化学打破了“无机”和“有机”之间的隔阂,是没有生命的简单分子体系通向生命体的高度复杂分子体系的桥梁。
生命体中执行生命功能的是无数个超分子体系,1978年法国科学家杰马里·莱恩等人超越主客体化学的研究范畴,首次提出了“超分子化学”这一概念。
超分子化学可以定义为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和分子组装的化学,其核心内容就是分子识别和分子自组装。
8月15日下午16:00,“科学连线”将与大家共同认识超分子化学,本次节目我们邀请到的主讲嘉宾是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杰马里·莱恩,他将就《通向生命的阶梯:化学!》这一主题为大家分享化学的奥秘。
此次我们还邀请到了中山大学陈小明院士、中山大学苏成勇教授、吉林大学张文科教授作为对谈嘉宾,带领大家一起了解超分子化学的神奇之处。节目还将带领大家云游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病毒感染过程的单分子研究”、“兼具卓越抗撕裂能力与可循环利用性能的高强度聚氨酯弹性体”、“超分子骨架多孔纤维膜用于原位可逆调节的油水分离”、“基于螺旋结构的高选择性人造离子通道”、“纯有机单分子室温磷光材料用于氧气传感及紫外线探测”等超分子化学的最新科研成果。
主讲嘉宾:杰马里·莱恩jean-marie lehn
杰马里·莱恩(jean-marie lehn)教授,法国化学、超分子化学家。历任法国路易斯巴斯德大学和巴黎法兰西学院教授,现任斯特拉斯堡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杰马里·莱恩教授早期的研究奠定了“分子识别”的化学基础,即从化学和生物的基础上认识分子识别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在化学和生物科学中的应用。经多年研究,1987年他与美国科学家克拉姆、佩德森因在合成具有类似天然受体功能的有机化合物方面取得开拓性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
特邀嘉宾:陈小明
陈小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小明于1983年、1986年分别在中山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起在中山大学化学学院任教至今。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从事功能配位化学与晶体工程研究,主要涉及配位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的设计与合成、结构与吸附与分离、催化、光电磁等功能研究,以及含能分子晶体研究。
对谈嘉宾:苏成勇
苏成勇,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院长。1996年于兰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与环境能源相关的配位超分子化学与材料领域的研究,入选2018-20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发表学术论文他引超过2.8万次,h指数85。担任国际晶体学会iucrj 期刊co-editor,英国皇家化学会j.mater.chem.a期刊顾委,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
对谈嘉宾:张文科
张文科,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2年于吉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7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6月回到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被聘为教授。长期从事聚合物单分子力谱研究,近年来在超分子组装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组装推动力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成果,发表在nat.commun.,j.am. chem. soc.等重要国际期刊上,并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评价。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国家需求和现有条件,定位于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向高新技术辐射。围绕超分子化学发展方向和趋势,实验室侧重在发展新的组装方法,合成新的组装材料。实验室从复杂超分子体系的研究入手,开发超分子组装体的光电和生物功能,注重自组装和自组装过程的研究,确立了“超分子动态组装与组装过程”、“超分子光电功能材料”、“生物功能超分子组装体”、“组装膜与界面材料”和“超分子识别与检测”为主要研究方向。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级创新研究平台,已开发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并取得了瞩目的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项,并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引智基地。近五年实验室发表论文1464篇,授权发明专利178项(含美国专利2项,欧洲专利1项)。
本期“科学连线”将于8月15日下午16:00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开启直播,欢迎大家准时观看!
主办单位
中国科技馆
承办单位
嘉星一族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