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官方首页

《周处除三害》:聊聊疾病感知-凯发k8官方首页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周处除三害”是《世语新说》中的一个故事,周处本是西晋时期的将门之后,却因为父亲早死、母亲过于溺爱而横行乡里,并被乡民与与南山猛虎、西氿蛟龙合称为 “三害”。周处知道了这个说法而幡然悔悟,斩杀猛虎和孽蛟,自己也改邪归正,让城内“三害”皆除。

电影《周处除三害》借用了这个典故,“三害”是罪大恶极但逍遥法外的三个通缉犯。排名第三的陈桂林已经逃亡四年。在奶奶去世之后,一直帮助黑社会的药剂师告诉陈桂林,他得了肺癌且到了末期,最多只能活半年,于是陈桂林决定效法周处,除掉另外两害,让自己“留名”。

在除掉前两害之后,陈桂林向警方自首,却在入狱之后得知自己并没有得癌症,真正得癌症的是药剂师自己,她告诉陈桂林得了癌症只是为了劝陈桂林自首,能让自己“安心上路”。

 

周处除三害海报

 

推动整个剧情的一大关键是陈桂林得知自己“癌症末期”,这不仅成为主角的行为动机,也影响着他的身体状态。在知道自己的 “癌症诊断”之后,陈桂林决定“干一票大的”。随着他的行动,“癌症”症状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身上:不断咳嗽,越来越频繁服药,枯黄发黑的面孔,日益消瘦的身体,甚至到后面的“吐黑水”,都提示着陈桂林和观众,他真的已经病入膏肓、死期将近。但是在入狱之后,陈桂林知道自己并没有患癌症,这时的他虽然还是很消瘦,但是脸色比之前有明显好转,甚至还稍微圆润了一些。

虽然是电影塑造,但人们对于疾病的感知的确会影响身体健康和症状表现。疾病感知是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表征,指患者使用以前的疾病信息和经验来解释当前症状的主观认知。人们对于疾病的感知与健康结果和治疗效果关系密切,即便症状相同也会因为不同的疾病感知而有不同的结果,积极的疾病感知与更好的健康结果相关,而消极的疾病感知则与更差的结果相关。比如,如果认为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那么可能会采取行动、改变不良习惯。如果某种方法对于缓解症状有效果,也会增加信心,对治疗效果带来积极影响。反过来,如果抱着“就快死了”、“治不好”的消极态度,则可能像陈桂林一样,破罐子破摔。

 

吸烟,周处除三害

 

疾病感知主要有五个方面:定性,时间线,结果,原因,是否可治愈/可控。人们会根据症状和对于疾病的知识形成对现有症状的定性:我得了什么病?有了明确的标签,会让人更能理解自己的症状,从而对于控制疾病更有信心。比如对比被告知心脏病导致胸痛的病人,不明原因的胸痛会让病人感觉更难以控制。人们也会根据已有知识来进行自查,以便及早发现健康隐患。比如乳腺检查可以帮助女性尽早发现乳腺癌,但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长肿块,因为没有符合疾病的症状,那些没有肿块的患者往往比较晚才会寻求治疗。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也会反过来影响身体感觉:我生了这个病,就“应该”有症状。比如人们认为高血压应该有某些症状,在实验中那些收到高血压读数的人也会报告更多与高血压相关的症状,那些觉得自己得了高血压的人也有更多的缺勤记录。

在电影中,陈桂林几乎是马上接受了自己“晚期癌症”的诊断,他信任医生,也没有其他的看病途径。但普通患者在收到绝症诊断之后,往往会经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五个阶段,这也与患者的疾病感知关系紧密。比如,在否认阶段,患者和家属不相信绝症诊断,更不相信死亡将近,他们常会认为诊断有误。在讨价还价的阶段,则认为自己能够“跟死神做交易”,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来干预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陈桂林医生的“疾病感知”则关系到她对于疾病成因和结果:她认为自己罹患绝症和自己一直帮助黑帮、“作孽太多”有关,而通过劝陈桂林自首,可以让自己“安心上路”。

 

癌症晚期,控制

 

电影中还有一段剧情,陈桂林进入“灵修中心”,被“尊者”误导,以为自己的病有了好转,他的疾病感知也出现了明显变化。当面临健康威胁时,对于症状的感受和认知,以及已有知识,会形成对疾病的评估和判断,从而制定疾病威胁的应对策略,在后续还会根据疾病的发展、治疗的效果等反馈,整合新的信息和可利用资源,不断调整应对策略,从而改善健康(或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电影中,“尊者”使用欺骗的手段制造或者加重病情,又制造“恢复健康”的假象,让人们坚信是他“治好”了病,通过操控来改变人们关于治疗的疾病感知,最终达到给信众洗脑的目的。

文章的最后,不得不说的是电影中的“误诊”。虽然电影中陈桂林的“被误诊”是出于药剂师的自我目的而对“患者”进行了欺骗,但现实中的误诊并不是个别事件。误诊是指“根据对更明确信息的最终判断,诊断被无意延迟、错误诊断(在正确的诊断之前做出了另一个诊断)或遗漏(从未做出任何诊断)”。

造成误诊的原因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非过失类,比如病人本身提供的信息不准确,或者症状不典型;第二类是系统性错误,比如技术阻碍、设备故障等;第三类是医生导致的认知错误,比如医疗知识欠缺、缺乏辩证思维(比如更为常见或熟悉的诊断是首选)、过早诊断(一旦确定了可能诊断,就不再考虑其他选择)。根据2024年发表的研究结果,2012-2014年全美心血管、感染和癌症三大类的15种疾病的平均误诊率为11.1%。误诊导致的严重伤害占全部诊断的4.4%,即三年共有近80万例死亡(约37.1万)或永久残疾(42.4万)病例。相比常见病,罕见病的误诊率更高,有研究显示,罕见病患者平均要看过7.3个医生、经历4.8年之后才会得到正确的诊断。

误诊会严重影响患者接受正确治疗的时机,患者和家属可能经历更多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加重治疗负担,也会让患者产生错误的疾病感知。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积极的疾病感知,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也可以帮助健康人群生活更健康。

作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王日出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王磊]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4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凯发k8官方首页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40311_1079578_taonews.html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