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王日出
春节假期去影院看电影俨然成了新的民俗:今年春节档的整体票房超过了56亿。今年是狗年,其实关于狗的电影并不少,春节档之前就有一部国产电影《小狗奶瓶》上映。不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灵犬莱西》还是本世纪初的《导盲犬小q》,美国和日本两个版本的《忠犬八公》和去年上映的《一条狗的使命》,人与狗之间的感情无一不赚足眼泪,这次就来聊聊关于狗的心理学研究。
狗和狼的差异
众所周知,早期人类驯化野狼,后来出现了现在的狗。通过早期人类墓穴的考古研究发现,早在14000年前就出现了人与犬的合葬,而通过化石中dna的鉴定,现代犬类的祖先可以追溯到36000年前。经过漫长的岁月,狗和狼已经发展成两个不同的物种,而它们从习性到行为上也不尽相同。在去年的电影《重返狼群》中,我们就看到了一只可爱的草原狼。
一个月左右的狗和狼就已经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倾向:小狗会做出更多的沟通信号,比如摇尾巴、发出声音或者看向人的脸,而小狼对陌生人更凶,对熟悉的喂养者也表现出回避。研究发现,这种很早期就出现的差异,是由于狗和狼在社会性发展上有所不同。
小狗和狼的长大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性发展窗口期”。在这个窗口期中,小狗和小狼开始不害怕地四处走动,接触那些之后会熟悉一辈子的东西。这个时候家犬往往会接触人类以及其他的家养动物,以后就能跟这些生物自在相处。而当这个窗口期结束,恐惧感又会出现,再看到、听到或者闻到新的刺激,就会产生恐惧反应。研究者比较了11只狼崽和43只狗崽的发育成长过程,发现它们虽然在主要感官上的发育过程和时间基本相同:嗅觉在两周发育、听觉在四周发育、视觉在六周发育。
但是在社会性发展上狗和狼却出现不同:小狗在四周进入“社会性发展关键期”,而小狼则是两周。因为这两周的不同,狗仔和狼崽在随后一个月中能够接触到的世界就会大为不同。换句话说,当狼崽开始探索世界的时候,它们还看不见、听不见,却能靠着鼻子走天下,积极地接触周围的环境。小狗则要等到各种感官都开始发育,才开始对周围的探索。由于在社会性发展关键期能够接收的感觉信号不同,小狗可能只用90分钟就能够熟悉人类或者其他动物,而小狼则需要长得多的时间才能够熟悉。
巧合的是,四周也是小狗开始断奶的时间。狗仔大约在四至六周左右断奶,也是最容易被人类收养的时候。有研究指出,可能是为了更可能被人类收养,狗进化出了吸睛利器——可爱的样子。研究者比较了卡斯罗犬、杰克罗素梗和白色牧羊犬在刚出生到成熟(八个月左右)之间的可爱程度发现,人们普遍认为小狗在五周左右最为可爱——因此也最可能被收养。从这个角度来看,犬类社会性发展的延迟,有可能是被人类驯养的适应性进化结果。
同样是被人养大的狗和狼,在四个月大时,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的狗已经可以很快了解人手指远处的意思,而狼却不明白这样的手势。只有经过非常多的训练之后,狼才能掌握同样的意思。除了手势之外,狗还可以追随人的目光观察环境,但是狼只能追随同伴的目光却不能够追随人的目光。狗和狼与人沟通的差异就在于很小的差别:狗会看人的脸,而狼不会。
狗狗能够读懂你的心
很多狗主人都认为,自己的宠物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这到底是铲屎官的一厢情愿,还是狗真的可以感受到人的情绪呢?研究发现,狗真的可以感受到人的情绪。举个例子就知道:狗会被人传染打哈欠,甚至仅仅听到主人打哈欠的声音就会跟着打哈欠。
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他人的情绪,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识别另一个人的情绪,对于人来说,面孔是重要的线索:通过面部表情我们可以判断对方的喜怒哀乐,尤其是眼睛和嘴。狗也同样可以通过眼睛和嘴,判断人的情绪。在漫长的进化中,狗早就学会了“看人脸色”,对于人的面孔更加敏感,甚至可以追踪人的眼神。有趣的是狗看人和狗看狗不同,当一条狗看另一条狗,并没有重点,从上到下都要扫视。但狗看人却很像人看人,主要看眼睛和嘴巴。
狗和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狗在上万年驯养过程中进化的结果,也与日常生活中与人类的交流有关。比如,有的研究就发现,与人类接触更多的宠物犬会更快地注意到人类面孔,尤其是有表情的面孔。使用眼动研究范式,研究者对宠物狗和实验室养的实验狗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当人类面孔出现时,宠物狗会更快地注意面孔;而实验狗会注意更长的时间。进一步分析,它们注意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实验狗会更多注意人的眼睛,而习惯跟人相处的宠物狗看眼睛和看嘴的时间一样多。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把20条狗分成了两组,需要对两张并排放的人脸照片做出反应:一组训练摸高兴的脸,另一组训练摸生气的脸。狗看到的只是“脸”的局部,可能是眼睛或者嘴巴。相比生气的脸,狗能够更加迅速地学会对于快乐的脸做出反应。然后当全新的脸展现出来时,狗还可以根据研究眼睛或嘴,区别快乐或者生气的脸。研究者认为,狗对人脸可以进行区分,它能分出笑脸,尤其对笑脸更为熟悉,因此教它对表情做出反应时,它可以根据已有的对于情绪的知识,形成对不同情绪的反应。
除了对面孔的反应,对于人类声音狗也有不同的反应。一项神经影像学研究,研究了狗对于人的声音、其他狗的声音和环境声音的大脑反应。狗和人听到声音时大脑激活区域相似,都是听到同类时大脑激活最高,但是狗对于人的声音的反应远大于环境声音。另外狗和人对于不同情绪的声音反应也很相似:当听到快乐的声音时,初级听觉皮层激活更多,而听到悲伤的声音时,激活更低。
实验中让狗扫核磁分三步:1.让狗躺在核磁床上,主人用表扬和食物奖励狗;2.当一只狗进行扫描时,另一只狗在一边观摩,这时实验者给狗戴上耳机,主人在旁边表扬;3.用绷带固定好线圈后,核磁床开始移动到扫描区域。
人类处于不同情绪中时会分泌不同的荷尔蒙,这些化学物质会随着汗水、眼泪等散发出来。有研究就指出同样是眼泪,因为哭泣而留下的眼泪和因为刺激而留下的眼泪成分不同。狗的嗅觉那么灵敏,那么它们可不可以通过味道辨别人的情绪呢?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研究,不过狗的确可以通过气味分辨某些疾病,比如糖尿病等。
很小的孩子就可以做出安慰他人的行为,狗也同样会在人悲伤的时候去安慰他。相比在说话的人,狗会更多地去接近正在哭泣的人。当它们接近哭泣的人时,也会更多地表现出驯服的行为。对于这样的行为,有人会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狗对哭泣者的关注是对于人类声音的反应或者对于少见情况(人在哭)的好奇,并不能证明狗能够理解人类的情绪。于是研究者设计了一项研究:实验者来到主人家,并没有搭理狗,因此狗也没对实验者表现出多大兴趣。然后实验者和主人坐在客厅里,开始轮流讲话、装哭或者哼歌。结果在18条狗中,15条会在人哭泣的时候走过来,只有6条在哼歌的时候走过来。而且每次都是走到哭泣的人身边,不论哭泣的是主人还是陌生的实验者。这说明狗对于人的哭泣有着特殊的反应。
养狗?养猫?
差不多十年前,有一部电影叫《猫狗大战》,讲述的是猫和狗之间的“战争”。猫和狗是最普遍的宠物,而养猫和养狗的人数也差不多。根据狗民网发布的《2017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家养猫狗数量约达到8746万只,而在饲养宠物的人群中,有60%的人选择养狗,而选择养猫的比例接近40%。据gfk(2016)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地,热情洋溢的狗狗最受宠物饲养者的欢迎,而在俄罗斯、法国等地,猫超越狗成为养宠物的第一选择。
有人统计过,养狗的人在社交媒体上的好友人数多于养猫的人,猫主人中单身独居的更多,狗主人则更多结婚、跟家人生活在一起。研究发现,养狗的人比养猫的人对生活更为满意、积极情绪更多;而猫主人的消极情绪更多。总体来说,狗主人更外向、更随和,也能更好的进行情绪调节,更有自信;猫主人的开放性更强,也就是他们更喜欢与众不同的事情、更情绪化、好奇心强、富于想象。同时养猫又养狗的人,在个性方面更接近狗主人。猫主人也比狗主人更“专注”:也可能是因为接近七成的猫主人不愿意再养狗,而七成的狗主人则愿意再接纳一只猫作为宠物。
狗和猫的习性不同,猫更加慵懒、高冷,而狗则更活泼,喜欢跟人玩、需要出去溜。而狗狗的活力、给人的陪伴、信任,与主人之间的沟通与爱抚,也对于那些情绪低落的人大有帮助。有些医生甚至把狗训练成“治疗师”,专门帮助那些住在医院、老人院、经历创伤事件或者有某些心理疾病的人。这些经过专门训练的“治疗狗”可以帮助焦虑症患者学会放松,也对自闭症儿童有所帮助,比如提高社会功能、学习与人相处和交往等。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们值得我们更好的对待。
参考文献:
1. lord k (2013). a comparison of the sensory development of wolves (canis lupus lupus) and dogs(canis lupus familiaris). ethology, 119 (2): 110
2. range, f. &viranyi, zs. (2011) gaze following abilities in wolves (canis lupus). plosone6(2): e16888.
3. barber ala, randid, müller ca, huber l (2016) the processing of human emotional faces by pet and lab dogs: evidence for lateralization and experience effects. plos one 11(4):e0152393
4. cuaya lv, hernández-pérezr, concha l (2016) our faces in the dog's brain: functional imaging revealstemporal cortex activation during perception of human faces. plos one 11(3):e0149431.
5. andics a et al(2016). neural mechanisms for lexical processing in dogs. science, 353,1030-1032.
6. bao k &schreer g (2016). pets and happiness: exami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t ownership and wellbeing. anthozoos, 29, 28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