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中型湿地鸟类,学名叫朱鹮。因为我的脸是朱红色的,古时被叫做朱鹭、朱璇、红鹤。我周身羽毛洁白,身姿优美,腿细长而纤瘦,脚掌火红鲜亮,因此也有“鸟中美人”之称。当我们展翅飞翔时,你还能看到翅膀和尾羽下漂亮的绯红色羽毛。“赤玉雕成彪炳毛,红绡翦出玲珑翅”的诗句就描写了我的美丽身影。
我的族群曾广泛生活在中国、日本、俄罗斯、朝鲜等亚洲东部地区。我们喜欢在高达的树木上休息、朱超,周围一定要有稻田或溪流,里面的鱼、蛙、泥鳅等等简直是人间美味。
本以为这样的美好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近百年来,农药的广泛使用虽然增加了粮食的产量,却也使泥鳅和黄鳝等体内残留大量的有毒物质,导致我的同胞在食用后中毒死亡,或产下软壳蛋,不能孵化成功。
秋收后,农民翻耕加种秋粮,导致冬水田大量丧失,我们失去了越冬的食物来源,世界范围内的朱鹮种群几乎都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只有秦岭南麓的陕西洋县姚家沟一袋,还保留着传统的农作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最后的庇护。
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院刘荫增经过历时3年、几万公里的追寻,终于在陕西洋县的山林里发现了当时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启了保护、壮大我们种群的征程。
在我们家乡还有一位守护我们近40年的人,她叫常秀云,也被成为“朱鹮妈妈”。她常年奔波在秦岭山林中,不遗余力地做着朱鹮的野外考察及保护研究工作,并努力恢复自然生态。最初几年,山里条件艰苦,晚上睡觉经常被臭虫叮咬得浑身痛痒,但是她一住数月,和同事们24小时轮流值守,帮我们驱赶天敌,投喂食物......她会因为发现一只幼鸟而兴奋不已,也曾经亲眼目睹被蛇咬死的幼鸟而失声痛哭,我们也真心地把她看作是我们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