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救不了“一票难求”
2011-12-29 12:37:36
□文/柯观
在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必须把稀缺资源配制到竞争性用途中。可如果一个企业成了产品的唯一卖家,而它的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个卖家就是垄断。
从2012年1月1日起,中国所有的火车票都将“实名制”了,在进站、乘车时还要查验与车票上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证件,做到“票、证、人”一致。可以说,此举让中国的铁路交通发生了一次大变革。
实名的初衷是为了公平买票、打击倒票。不过,倘若认为中国的火车票可以因为“实名制”而从此杜绝了“倒票”、解决了春运期间的“一票难求”;就太过于乐观了。可以预见的是,“实名制”不会让“黄牛党”销声匿迹;“一票难求”的继续,反而会令人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一票难求”的根源并非“倒票”。
火车票“实名制”,这一次不是首开先河。它在厦门、宁波、广州等城市,以及动车组中已经进行过试点。
事实上,在动车“实名制”之后,遭遇“黄牛”、加价购票的事也屡屡见诸报端。网络也频频爆出,为了“实名”订到火车票,一家几口人从大清早的售票时间开始、数个手机铆足了劲儿地同时开工,但都以被告知“票已售完”而告终。
来自铁道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的春运为期40天,预计将发送旅客2.35亿人次,平均每天发送旅客588万人次;而客座的能力每天只有382.1万个。这意味着,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有着极大的不平衡,每天注定有200多万人“一票难求”。
一个与火车票极其类似的例子,是医院的“就诊号”。
作为整治“号贩”的良策,“实名就诊”在一片千呼万唤中“始”出来了。结果是,号贩改变了策略,他们先接受患者的就诊卡,再持卡替人挂号。于是,又有人主张,严格执行“实名就诊”还得取消“代挂号”。可是,号贩子开始了在挂号之前倒卖“位置”。一些医院推出了网上预约挂号,可号贩子却如同“秒杀”一般蹲守在电脑前抢号,急诊的病人也等不及“预约号”的姗姗来迟。患者仍然苦于无号,号贩子仍然活跃。
不是打击“倒号”不力,只是“没号”的根源不在“号贩”,而是医疗资源的稀缺。春运的铁路交通,同出一辙;但它比医疗资源“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铁路交通在“资源稀缺”的基础上,还多了一个雪上加霜的理由——垄断。
哈佛大学教授曼昆将一条“拥挤的收费道路”定为经济学中的“私人物品”;而将一条“不拥挤的收费道路”划为“自然垄断”。对于“私人物品”,如冰淇淋蛋卷一般,需要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由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最终实现对这一“稀缺资源”的配置。
曼昆在他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在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必须把稀缺资源配制到竞争性用途中。可如果一个企业成了产品的唯一卖家,而它的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个卖家就是垄断。垄断的基本原因,是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与之竞争;这种“进入壁垒”的主要来源就包括: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
可以说,中国春运列车的“一票难求”,正是犯了经济学上的忌讳。
针对春运铁路运力的有限,铁道部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是想要公平购票;也坦承要加强内部管理、杜绝“倒票”。但铁道部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均”的源头恰是在于“寡”;“不公平”的源头正是在于自身的“垄断”。
美国不止一位经济学家、不止一次为倒卖剧院、体育场门票的票贩喊过“冤”;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倒票”,就会发现这一行为不过是自由市场信条的一个例证,是供给与需求相遇了。
说这些,并非要为“票贩子”喝彩。只是要强调:中国的铁路交通到了急需打破垄断、在市场中自由竞争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票贩子”销声匿迹,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票难求”。
在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必须把稀缺资源配制到竞争性用途中。可如果一个企业成了产品的唯一卖家,而它的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个卖家就是垄断。
从2012年1月1日起,中国所有的火车票都将“实名制”了,在进站、乘车时还要查验与车票上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证件,做到“票、证、人”一致。可以说,此举让中国的铁路交通发生了一次大变革。
实名的初衷是为了公平买票、打击倒票。不过,倘若认为中国的火车票可以因为“实名制”而从此杜绝了“倒票”、解决了春运期间的“一票难求”;就太过于乐观了。可以预见的是,“实名制”不会让“黄牛党”销声匿迹;“一票难求”的继续,反而会令人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一票难求”的根源并非“倒票”。
火车票“实名制”,这一次不是首开先河。它在厦门、宁波、广州等城市,以及动车组中已经进行过试点。
事实上,在动车“实名制”之后,遭遇“黄牛”、加价购票的事也屡屡见诸报端。网络也频频爆出,为了“实名”订到火车票,一家几口人从大清早的售票时间开始、数个手机铆足了劲儿地同时开工,但都以被告知“票已售完”而告终。
来自铁道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的春运为期40天,预计将发送旅客2.35亿人次,平均每天发送旅客588万人次;而客座的能力每天只有382.1万个。这意味着,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有着极大的不平衡,每天注定有200多万人“一票难求”。
一个与火车票极其类似的例子,是医院的“就诊号”。
作为整治“号贩”的良策,“实名就诊”在一片千呼万唤中“始”出来了。结果是,号贩改变了策略,他们先接受患者的就诊卡,再持卡替人挂号。于是,又有人主张,严格执行“实名就诊”还得取消“代挂号”。可是,号贩子开始了在挂号之前倒卖“位置”。一些医院推出了网上预约挂号,可号贩子却如同“秒杀”一般蹲守在电脑前抢号,急诊的病人也等不及“预约号”的姗姗来迟。患者仍然苦于无号,号贩子仍然活跃。
不是打击“倒号”不力,只是“没号”的根源不在“号贩”,而是医疗资源的稀缺。春运的铁路交通,同出一辙;但它比医疗资源“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铁路交通在“资源稀缺”的基础上,还多了一个雪上加霜的理由——垄断。
哈佛大学教授曼昆将一条“拥挤的收费道路”定为经济学中的“私人物品”;而将一条“不拥挤的收费道路”划为“自然垄断”。对于“私人物品”,如冰淇淋蛋卷一般,需要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由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最终实现对这一“稀缺资源”的配置。
曼昆在他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在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必须把稀缺资源配制到竞争性用途中。可如果一个企业成了产品的唯一卖家,而它的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个卖家就是垄断。垄断的基本原因,是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与之竞争;这种“进入壁垒”的主要来源就包括: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
可以说,中国春运列车的“一票难求”,正是犯了经济学上的忌讳。
针对春运铁路运力的有限,铁道部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是想要公平购票;也坦承要加强内部管理、杜绝“倒票”。但铁道部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均”的源头恰是在于“寡”;“不公平”的源头正是在于自身的“垄断”。
美国不止一位经济学家、不止一次为倒卖剧院、体育场门票的票贩喊过“冤”;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倒票”,就会发现这一行为不过是自由市场信条的一个例证,是供给与需求相遇了。
说这些,并非要为“票贩子”喝彩。只是要强调:中国的铁路交通到了急需打破垄断、在市场中自由竞争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票贩子”销声匿迹,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票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