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老鼠》: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凯发k8官方首页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猫和老鼠》是很多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的记忆,每周日下午都会乖乖地坐在电视前等着看汤姆和杰瑞。如今这个记忆搬上了大屏幕,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走进电影院再去看汤姆和杰瑞。《猫和老鼠》大电影里,猫和老鼠还是一对死对头,杰瑞在豪华酒店角落里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家,而汤姆则要抓住老鼠。电影除了动画片里的老面孔斗牛犬和波斯猫,还引入了一个人类主人公凯拉,她雇佣了汤姆,并要和汤姆一起抓住老鼠。看完电影,孩子对电影中的角色有不同的偏好:有人喜欢杰瑞、觉得它很聪明,有人喜欢凯拉、觉得她很漂亮,也有少数人喜欢汤姆、认为它是好人。的确,杰瑞靠偷东西过上了“幸福生活”,而凯拉则靠冒名顶替有了工作,只有汤姆“堂堂正正”,却经常被其他猫欺负,被老鼠戏耍。那么,人们是如何来判断是非对错、好人坏人的呢?

猫和老鼠;角色;判断

  对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快速判断是否好坏,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本能,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人们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婴儿在不到一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这种能力。比如在一系列研究中,给6-10个月的幼儿观看一段表演,方块是个“帮手”,帮助圆球上山,而三角则要“捣乱”,把圆球推下山。在看完表演后,研究者把方块和三角放在玩具筐拿到孩子面前,然后记录下孩子会拿哪个玩具。结果发现,婴儿们已经对于那些帮助人的玩具表现出了更多的喜爱,会更多选择“帮手”。再另一项研究中,16个月的婴儿也表现出了更喜欢“做好事”的人吃过的东西,而不那么喜欢“破坏者”吃过的东西。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婴儿判断是非、“贴标签”的能力,是情绪性的、无意识的、遵循了上百万年的进化发展、是深埋于人类基因中的本能。“孩子的”这一标签意味着这类人或行为不那么可靠、不怎么负责、也不会造成太大伤害。至于婴儿如何对具体的行为进行分类,则是基于自己跟母亲的互动。通过观察母亲的行为,婴儿逐渐掌握哪些行为可以被划归为“孩子的”、哪些是“大人的”。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本能的判断并不是“就事论事”,婴幼儿的判断是整体性的,并不会针对某个单独的行为。比如,“妈妈是对我好的”,孩子们期望家长的行为是一致的,这种基本的判断并不太会受到个别“有害行为”的影响。比如在《猫和老鼠》里,孩子一旦把杰瑞归类为“好的”,就会形成一个笼统的概念,而不会细分具体的行为。这种“笼统化”也容易让孩子受到伤害:比如对于施暴的家长,孩子依然是认为他们是“好的”,而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受到虐待。

猫和老鼠;角色;判断

  随着年龄的发展,孩子接触的人、事、物越来越多,道德判断也不再只依赖于本能判断,而开始依靠更多的外界信息和反馈,并遵守一定的判断原则。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一系列的道德困境题目对道德发展进行了研究。比如“海因兹偷药”:海因兹的妻子生了重病,只有一种药可以就她,但这个药非常贵,海因兹筹不到那么多钱,药剂师也不肯低价卖给他,于是海因兹从实验室偷了药。海因兹该不该偷药,为什么?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回答“该”或“不该”并不是科尔伯格关心的重点,而是人们如何解释自己的选择。科尔伯格指出,每个人的道义观成熟程度不同,于是出发点就随之不同。通过10年间对72名10-26岁的男性进行跟踪研究,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层次六个阶段。

第一层次:前习俗的道德

人们根据行为结果判断是否合理。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阶段。

以外界惩罚为判断标准。如果行为最终受到惩罚,行为就是不对的。

 

例如:海因兹该偷药,因为药不值那么多钱,而且他本来要付钱的。

或者:海因兹不该偷药,因为偷药会坐牢,坐牢是坏人。

 

阶段二:相对利益阶段。

以自身利益为判断标准。符合自身利益就是好的,反之则是不好的。行为必须保障自己的利益。

 

例如:海因兹该偷药,因为他会因为老婆康复而高兴。

或者:海因兹不该偷药,因为偷药会让他坐牢而失去自由。

 

第二层次:习俗的道德

人们通过对社会负责和期望的对比来判断行为在道德上的合理性。

 

阶段三:他人意志、“好孩子”阶段。

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判断标准。符合大多数人意志的即为正确的,或者通过周遭人群的看法判断行为对错。

 

例如:海因兹该偷药,因为他的老婆希望他这样做。

或者:海因兹不该偷药,因为家里其他人不想看他坐牢。

 

阶段四:遵从权威、维护社会秩序。

以尊重权威或社会秩序(如法律)为判断标准。行为的道德标准是社会体制所指定的,遵守道德就是遵守法律规范,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稳定。

 

例如:海因兹该偷药,不过这是犯法的,他也该因此而受到惩罚。

或者:海因兹不该偷药,因为偷药是犯法的。

 

第三层次:后习俗的道德

人们对某一行为道义上是否合理的判断是基于他人的利益以及是否符合社会契约或天理良心。

 

阶段五:社会契约阶段。

以符合社会契约或大多数人利益为判断标准,这个阶段往往认为价值是相对的(除了如生命、自由等绝对利益外),也会随着行为者的动机好坏而减轻对其的责难。

 

例如:海因兹该偷药,生命最为可贵,其他都在其次。

或者:海因兹不该偷药,因为药剂师也有权靠自己的发明获利,这是公平的。

 

阶段六:普适伦理原则阶段。

有着自己选择的、有逻辑性的一套价值观和道德观,符合自己原则的就是正确的。

 

例如:海因兹该偷药,因为生存权凌驾于财产权之上。

或者:海因兹不该偷药,因为其他人也需要药,不该因为一人而牺牲他人。

  在看《猫和老鼠》的时候,对于“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的问题,不妨再问问“为什么”。家长不需要强求儿童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道德判断。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思维水平还处在快速的发展中。甚至对于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也有不少学者质疑,有些人质疑所谓层次是否有高低优劣、也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发展到最高层次和阶段。比如有些人可能更重视人际关系,而停留在重视他人意志的第三阶段,而且人们在不同情境下会出现不一致的道德判断标准。了解孩子的道德发展水平和他的价值判断取向,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也有利于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孩子进行思考。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邱馨婵]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0305_1043711_taonews.html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