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一个月来,网络上最为热门的“交通工具”莫过于一条“说翻就翻”的小船了。这条“友谊的小船”不仅荡漾于微博和朋友圈的当中,段子手们更是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江湖”的人们改造和订制了各种各样个性化的“友谊小船”。“小船热”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它可以方便地承载不同类型的吐槽与调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友谊始终还是心存向往,内心并不愿意让它“说翻就翻”。“友谊的小船”究竟是怎样一条船,真的会“说翻就翻”吗?我们来看看心理学研究是如何解读的吧。
是关系,更是情感
与很多社会学家将友谊视作提高个体适应性的社会工具不同,心理学家对于友谊的理解更多地集中于两个方面——友谊是一种双方的、相互的、亲密的关系;友谊也是一种互惠的、协调的、积极的情感。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友谊的需求不仅仅在于追求互惠,同样也出于对依恋和情感的需求,这些因素使得人们会在行为方面会表现出同情、热情、喜爱和亲密,使得友谊不断地加深并延续。漫画中的“一事不成,说翻就翻”、“一语不合,说翻就翻”的友谊更多地聚焦于友谊的交换性和协调一致性,也就是友谊“关系”的一面,而忽略了友谊当中情感方面的内涵,这与心理学意义当中的友谊概念并不相同。
变化的友谊
友谊会伴随人的一生,但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友谊的特征和内容却各不相同。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于友谊的认知和需求也会呈阶段性变化。在幼儿园中,孩子们的友谊关系停留在共同活动和游戏的层面上,一起游戏、住得比较近是成为朋友的决定因素,孩子们习惯于以外在的行为特征去界定友谊。上学之后,孩子们会认识到认为互惠、平等、合作是友谊的基础,朋友可以为自己提供行为的规则,传授情绪调控的技能。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们会对友谊产生更深的理解,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交友标准;此时,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和忠诚是建立友谊的关键,朋友成为了互相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力量的重要支柱。到了成年期,人们的友谊关系又会发生变化,会更多与工作、社会活动和成就需求等相关联。从发展过程来看,幼儿之间的友谊似乎是最容易的“翻船”的,成熟的友谊虽会历经各种变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发展、壮大。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成长,生活中很多朋友往往只能一段时间与我们同船。我们总会经历一个个码头,有些人会暂时下船,同时也会有些人上船,这是成长的必然,而与“翻不翻船”并无关联。
友谊的质量
“友谊的小船”会不会翻是由友谊的质量决定的,友谊的质量既包括朋友间提供的支持、陪伴的程度,也包括朋友间能够承受的矛盾冲突。心理学家们认为友谊既有积极的特征(如:陪伴和亲密),也有消极特征(如:冲突和关系的不均衡)。对于友谊,人们常有误解,认为友谊只会带来积极的体验,如积极情绪的分享、情感的支持等等,而实际上,在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中,一些消极体验,如冲突、关系的不平衡、竞争等也会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同时考虑友谊的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才能全面理解友谊的质量。
友谊的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是同时存在的,积极特征的存在绝不意味着消极特征的消失,友谊的质量决定于友谊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之间的平衡。当友谊关系的积极特征显著高于消极特征时,可以看作高质量的友谊;而当友谊关系的消极特征显著高于积极特征时,友谊质量则较低。可以说,“友谊的小船”是否平衡也是由友谊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之间的平衡决定的。
友谊也有性别差异
同样是友谊,女性朋友间的“闺蜜之情”和男性朋友间的“兄弟之谊”也并不相同。国内外的研究都发现女性在情感体验方面要比男性深刻: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分享、交流彼此的情感,并能在体验到更多幸福、温暖之类的积极情感。这可能与社会文化对性别角色的要求不同存在相关,社会文化鼓励女性表达情感,提供彼此之间的情感支持,这就需要朋友相互交流、倾诉,甚至宣泄。而对于男性来讲,朋友间情感交流与体验的需求往往并不是主要,社会期望男性承担更多的责任,男性间的友谊也常常建立在分享兴趣和一起做事的基础上,这也是对于男性来讲友谊的责任性大于情感性、分担性大于分享性的原因之一。
相比同性友谊来讲,异性友谊需要应对的挑战会更多,“翻船”的危险似乎也更大。这些挑战包括:如何准确定位朋友关系,如何有效管控相互的吸引,如何消除性别差异平等相处,以及如何应对来自社会的影响等等。
友谊的小船如何才不翻
我们都期望稳固、亲密又能相互支持的友谊,但实际上这绝非易事,希望下面的几条原则能够帮助每一条友谊的小船克服险阻,顺利的驶向远方。拿走不谢呦!
选择志趣相投的人成为朋友。
不计较互惠,但要考虑互惠。
既要分享,也需要分担。
好与不好,都要说,更都要听。
不要让“常联系”成为空话。